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口学 | 26篇 |
丛书文集 | 53篇 |
理论方法论 | 53篇 |
综合类 | 115篇 |
社会学 | 122篇 |
统计学 | 4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试论社会分层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分层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分工.文中通过探讨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提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建议,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从疍民到“市民”:身份制与海洋渔民的代际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一户海洋渔民三代流动的考察,认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代际流动经过了一个由“显性制度安排下的结构性流动”到“有限的自由流动”,再到“隐性制度安排下的‘自由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变迁的主轴是以户籍为核心的身份制。但真正能改变个体社会地位的是依附于身份制的资源分配制度,而不是形式上的“身份”。 相似文献
83.
84.
族群与教育不平等: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一项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族群(民族)分层的文献,认为有必要把“民族”纳入到中国的市场转型和社会分层理论框架之中,并从教育获得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影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地域区隔、职业结构(阶层)、文化差异和国家政治进程(政策变迁)。基于对2004年中国西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作者发现:(1)基础教育阶段入学的族群差异主要由城乡差别和阶层不平等造成,族群不平等已不显著;(2)少数民族子女高中升学概率依然显著低于汉族,其原因部分在于城乡、地域和阶层因素,部分在于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差异(如语言环境)等因素;(3)与汉族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模式不同,少数民族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承以资源转化模式为主,从而影响了不同族群在教育扩展中的获益程度。总体而言,虽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教育获得仍显著落后于汉族,但其教育不平等更多地来自城乡和阶层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5.
Wu Yuxiao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1,(3):74-86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JSNET2009)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五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86.
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精英形成与社会分层——来自“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初步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以往的研究往往集中关注那些受过大学教育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人群之间的比较,将前者视为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将大学求学过程当作一个"黑箱"。本文基于对"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研究设计的介绍和首期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内部的社会分层,即进入三种不同层次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精英高校,"211大学"和其他非"211大学")的决定因素,特别关注家庭背景、招生制度、重点中学制度等中间机制的共同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居住地对于进入不同层次的高校仍然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否重点高中,以及是否获得高考特殊政策的照顾,对进入什么层次的大学作用更加明显。重点中学主要影响学生高考分数,而招生的各种优惠政策明显有利于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学生更有可能入党,尽管他们的入党意愿低于其他类型高校的学生。这些发现对理解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在精英形成过程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7.
官吏分途作为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人事制度安排,依然具有其延续性和再生性。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体的三分,与官吏分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作为对周雪光《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一文的一个补充,提出群体三分是更接近官吏分途的延续者与变异者。层级分流与群体三分,共同构成了地方和基层治理的主干。官吏之间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不对称与目前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体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不对称是相通的。雇佣群体是影响地方和基层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进入层级分流的精英群体或干部群体,除了具有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理性之外,还拥有政党所赋予的使命。使命政治是对晋升锦标赛政治的一个补充,它是解释中国的巨变和崛起的重要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88.
John R. Belcher Bruce R. DeForge 《Journal Of 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2013,23(8):929-946
We examine the issues around the stigmatization of homelessness and how it links to capitalism. Society focuses on the individual as the cause of his or her own state of homelessness, blaming the victim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the larger antecedent social and economic forces, such as unemployment, limited affordable housing, and breakdowns in kinship networks. Social stigma occur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re is unequal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and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to label, stereotype, separate (us versus them), lose status, and discriminate. Stigmatization is due, in part, when people feel threatened by another group. Society categorizes people who are homeless as no longer “useful” and/or “functional” members of capitalism, since they do not actively work and support the system. The paper ends on a discussion of the limits of social change in a capitalist society. 相似文献
89.
Anwar Tlili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2013,19(4):309-32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mpirically grounded mapping of the organisational identity that science centres in the UK are trying to carve out for themselve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eveloping organisational strategies and multiple external pressures,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I attempt this through a relational analysis that views the science centres’ organisat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as constituted by and through a dialectic of autonomy and heteronomy that subtends the differential relationships science centres seek to cultivate vis‐à‐vis what I describe as the ‘parent’ fields – namely, science, formal education, the leisure industry and the museum. Science centres seek to stage a unique encounter of these four parent fields – an encounter that appropriates many significant dimensions of these fields without duplicating them. Through my analysis I hope to capture some of the key tensions and dilemmas that science centres and their organizational actors have to grapple with, the balancing acts they have to perform, and the complex organisational identity that is being forged in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90.
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社会开始转型,90年代以后,俄罗斯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明显的分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俄罗斯的社会阶层分化:1、社会收入的差距(包括个人的收入差距,政府各部门之间、社会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俄罗斯区域间的收入差距)。2、“社会边缘群体”和“新贫困者”。“社会边缘群体”是一些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的“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新贫困者”是指前苏联时期,以教授、工程师和医生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阶层,俄罗斯社会改革前,他们生活安逸,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现在却生活艰难,变成了俄罗斯的穷人。3、新中产阶级。 俄罗斯在社会政治、经济转型过程中,旧的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社会中间阶层消失了,出现了新的以企业主为中心的中产阶级,俄罗斯新中产阶级的出现使俄罗斯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