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70篇
社会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塞尔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批评现象学犯了视角主义的错误,并将其困境解读为“现象学的幻象”,认为海德格尔的意义观就是这种幻象的典型。塞尔的这个解读没有足够注意海德格尔有关语言意义与存在意义的区分。从自然主义视野看,海德格尔将语言意义追溯至存在意义的做法看起来预设了意义的存在,并且陷入了某种循环之中。但海德格尔并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借此循环进一步揭示出意义的时间性结构。反之,通过考察自然主义意义观的基本思路可以发现,意义与真之间也存在某种循环定义或论证的关系。自然主义者没有看到现象学思考的着力点正是此意义与真的相互交织处。与自然主义被动地陷入“循环-定义”不同,现象学主动地接受并展示这个“循环-结构”自身的意义。海德格尔的意义观就是此意义结构的一个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对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美猴王"貌、言、视、听、思"五事之析,来确定其寓意,剖析其心性,解读"美猴王"其实就是古人在诠释有东方"人的意味"的中国心和弘扬中国传统伦理哲学精神,进而透过对"猴"游戏的喜忧情结和诚信哲理的揭示,指出<西游记>"美猴王"的心路历程正是滋养中国人心灵和心性发展净化的东方精神现象学.  相似文献   
133.
近年来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基因技术的突破,导致一种科技宗教的产生.这种自然主义、物理主义的意识形态,把生命和意识归约为算法加数据流,从而导致人性的危机和人文主义的破产.从先验现象学的进路分析意识难题和物理主义,可以基于先验主体性思路,给这些科学以另一种解读,同时重新阐释人性和人文主义,以消除科学危机和人类精神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4.
意向性概念从诞生起几乎贯穿了整个现象学运动发展的始终,是哲学认识论中无法回避的核心理论.意向性概念由布伦坦诺提出,经由胡塞尔、海德格尔和萨特的批判和改造,在其概念的内涵上发生了诸多深刻的变化.文章通过梳理这一变化,进一步明晰意向性概念在现象学中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和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共同推动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转向,影响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式,推动文学理论研究关注语言的建构潜能和文本的陈述形式,催生了不少新的文学理论命题,丰富了对文学的理解和解释。语言转向是在20世纪哲学反形而上学思潮、反本质主义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哲学更多地关注人生、艺术,语言成为哲学反思形而上学,进而反思哲学自身、思考生命意义的一个通道,这一点也在文学理论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6.
There is a need to study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organizational impact of Generation Y and how they perceive their experiences of work. This article presents findings from a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ical study that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k for five Generation Y individuals and provide a deeper, rich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lived experiences. Ten essential themes were constructed, including the meaning of work is: influenced by education,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y, the opportunity to do work that is meaningful, balance, a reflection of who we are, working for an organization that functions well, influenced by our social networks, considering and exploring all opportunitie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ompleting tasks and being compensated to meet our basic need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are provided as well a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HRD practice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7.
张晚林 《阅江学刊》2010,(5):129-137
胡塞尔对科学的理念化模式的批判是希望哲学回到曾被科学所遗忘的主体性中,他的现象学就是一种主体性哲学。这样,他的现象学本质地蕴涵着一种实践维度的开启。但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的境域性的立场,这种实践维度有其难以克服的困境。依据儒家哲学的义理,可以探讨与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138.
席勒的哲学思辨在1793年达到顶峰,他对美的全部思考最终指向人的精神自由。在他的观念中,自由是芙的依据,而美只是被直观把握到的形式的自由,美为自由所给予与充实。  相似文献   
139.
In recent decades there has been much debate over 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autism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diagnosed by behavioural indicators, and theorised primarily with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psychological paradigms. Such cognitive-behavioural discourses abstain from acknowledging the universal issue of rel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a contested and constantly reconstructed social reality, produced through the agency of its ‘actors’. The nature of these contested interactions will be explored in this current issues piece through the use of the term the ‘double empathy problem’, and how such a rendition produces a critique of autism being defined as a deficit in ‘theory of mind’, re-framing such issues as a question of reciprocity and mutuality. In keeping with other autistic self-advocates, this piece will refer to ‘autistic people’, and ‘those who identify as on the autism spectrum’, rather than ‘people with autism’.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和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的发展,对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的关注成为学界的热点,这二者都力图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的资源中汲取所需。而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这门胡塞尔在上个世纪20年代进行集中论述的学科究竟是什么?它在胡塞尔的思想中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理解这一点,既是理解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