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70篇
社会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91.
Sociologists, philosophers, and historians of science tend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More recently, scholars have begun to investigate more fully the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that impede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This article draws on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41 academic researchers to present a phenomen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rbidden knowledge”—a phrase that refers to knowledge considered too sensitive, dangerous, or taboo to produce. Forbidden knowledg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understood as a set of formal controls on what ought not be known. We argue that the social processes that create forbidden knowledge are embedded in the everyday practices of working scientists. The narrative legacies of past controversies in science are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as they serve as a tool that working scientists use to justify, construct, and hide their acceptance of forbidden knowledge. As a result, the precise contents of forbidden knowledge are fluid, fuzzy, essentially contested, specialty specific, locally created, and enforced.  相似文献   
92.
马吉芬 《北方论丛》2011,(1):125-128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认为,19世纪后半叶,实证科学日益占据统治地位,导致人们对科学世界的崇拜,遗失了作为科学世界之基础的生活世界,人类精神找不到栖息的家园。现象学的继任者海德格尔则以为,人们将共在的世界误认为家园,孤独个体构建的独在的世界才是人们所要寻找的精神家园。阿伦特开启了世界的政治生存向度,赋予行动以世界性,明确指出,人们生活的家园是政治世界,行动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方式,从而丰富了现象学"世界"与"家"的内涵。  相似文献   
93.
以中国碑刻文化这一特殊现象作为研究入口,旨在借助现代哲学思想阐明文化内在的永恒价值。认为传统文化在消退,但它的价值不会消灭,只是变成了隐性文化。只有通过现代哲学观照,才能发现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碑刻由质料和形式两个部分组成,是大自然材质与人类文明智慧的共同结晶,体现了人的对象化和对象的人化。  相似文献   
94.
先验还原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第一原则。先验还原的作用在于揭示被自然态度所遮蔽的纯粹意识领域,在于通过悬搁对自然经验进行变样从而纯粹化自然意识。先验还原之所以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第一原则,乃在于它在定义上、认识顺序上和时间上是第一的;而且,先验还原的实行是普遍的、必然的。现象学的其它原则如面向实事本身、直观原则以及我恩一我思对象方法原则等,都必须以先验还原为先行条件。  相似文献   
95.
存在显现难题与海德格尔的审美主义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的真谛在于,现象不是存在者的表象,而是存在的显现.但存在具有超越性,不在场,因此存在如何显现为现象就成为难题.海德格尔前期哲学试图通过此在的在世体验--畏来使存在意义显现,但由于其主体性和非超越性以及无对象性而不能实现.要使存在显现为现象,只有通过审美.审美是超越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使存在现身为审美意象,从而克服了现实生存的局限而领会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后期海德格尔哲学转向审美主义,通过诗意地安居(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以及诗性语言,来使存在显现为现象,并且领会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96.
实践存在论美学源从马克思实践哲学和现象学方法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超越中获得理论资源,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理论的知识谱系,同时它也吸收了现代哲学的一些营养.实践存在论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具有的存在论意义作为自身的理论支点,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启示,力图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重新研究审美活动的诸环节,并以人生境界的提升为审美活动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97.
周月亮 《河北学刊》2002,22(4):72-75
现象学原理与电影创作的原理是“同构”的 ,二者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电影一直在寻找根本的哲学理念 ,现象学也需要通俗方式深入大众。本文仅就现象学对电影之“再造”功能、意义给予问题 ,及现象学对电影学从经验状态方法上走向理论状态的启示 ,提出尝试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98.
对“价值”本质的一种现象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上的价值概念进行了现象学的还原,区分出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从作为价值尺度的社会一般劳动时间中引出了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即以人的自由为价值尺度的一切事物的属性。以这种哲学上的价值概念为基础,可以建构一个以手段与目的划分出四层次的价值体系。它包括手段方面的两种价值:技术价值(使用价值)和工具价值(造福人类的、如经济学上的价值);目的方面的两种价值:贡献价值(真善美的价值)和终极价值(自由的价值,即作为一切价值尺度的无价值)。  相似文献   
99.
在胡塞尔的理论体系中,现象学心理学履行两种职能,它处在经验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之间,并试图弥合两者之间的间隙,充当“心理和逻辑的张力系统”中的重要“平衡器”。一方面,胡塞尔希望现象学心理学能够作为中介,充当通往先验现象学的重要导引,实现先验现象学的任务。另一方面,胡塞尔希望现象学心理学提示并帮助经验心理学纠正“意识自然化”的缺陷,以确保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方向,实现真正的心理学。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主要完成的是基础性的哲学工作,其自我设定的心理学价值在于构建经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历史现象学”是《回到马克思》一书“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为了这个发现 ,作者质疑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上的合法性 ,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构建上不成功。但是 ,作者发现的“历史现象学” ,只不过是马克思透视本质的经济分析方法。这样 ,所谓“历史现象学”就难免在内容上以经济学遮蔽哲学 ,在名称上又以哲学遮蔽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