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现代都市绘态画魂--再论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掖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39-44
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不仅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名噪一时,而且也为今天的学术界留下了一个颇有意味的研究课题。新感觉派小说所展开的有洋场气息和浓郁上海风味的都市叙事,为中国现代都市进行了生动传神的绘态画魂,使都市第一次真正成为现代文学表现领域中的独立的审美对象,并由此彰显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新感觉派小说陌生奇异的审美风格和对文体形式的大胆创新,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22.
卢忠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2):132-142
东周镶嵌青铜器上的人物画像围绕着弋射、宴饮、射侯和采桑等仪式主题铸形,是中国最早的叙事性人物图像遗存。若静止地看,器物上每个人物都是某一固定动作的图像。但若将人物的朝向、冠饰、空间关系和动作秩序与《仪礼》中相关仪节记载进行对读可发现,这不是西方所谓的"最富于孕育性顷刻"的共时性画面,而是单个(或两个)角色按照自身走位和相应仪态"动"起来的历时性画面。质言之,如果画面上先后有四个人鱼贯而入,极有可能不是多个人,而是一个角色在执行某一个动作程序。如:7人在场的宴饮画像,实为献爵者和受爵者两个角色相向举行的"升堂-当楣拜-酌酒-献爵"仪节;堂上3人或5人射侯的画面,实为司射一人所作示范性"诱射"动作的分镜头,堂下5人也非一并登场,而是"一耦"(2人)有序行进、登堂竞射;4人在场的弋射画像完整呈现了鸟"水中游曳-腾空而起-飞至弋射者头顶"进而弋射者"单膝跪姿引弓发射-双膝跪姿举弓维持缴绳-缴绳离弓系于石质工具磻上"的人鸟博弈历程;十余人在场的采桑画像也非集体采桑活动,而是女子在男子协助下依次完成"爬树-采桑-伐桑-递桑-共携桑筐"的单元躬桑仪节搬演。这些画像虽受到早期视知觉规律和制图法则的限制略显稚拙,却匠心独运地保留了礼仪搬演的时间性、表演性和叙事性,使画像人物"动"起来,犹如一帧一帧的动画合集。这种单一人物角色的移动,本质上乃图像叙事,可称之为"角色动图"。如此一来,青铜礼器上的画像乃是周代礼仪搬演的准实时转印,是四维时空中完成的"角色动图":时间维度是其主导维度,建筑庭院、桑林、水泽边等是其叙事空间,不仅单个人物角色因应着时间秩序展开叙事,就连建筑台基的高度、阶梯的位置与方向以及建筑与庭院的空间关系等也因人物图像叙事的需求而产生变形处理。在此,空间是被时间所牵引着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