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 ,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路德对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发展 ,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5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women's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the process of family formation in western Germany during the 1980s and 1990s. Our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 to first marriage and motherhood is based on the German Socio-Economic Panel (GSOEP), which we merge with a rich set of district-level data. The estimated multilevel discrete-time logit models suggest that (1) basically all regional heterogeneity in women's entry into parenthood is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dents' marital status, while there is (2) a constant and significant regional variation in women's first marriage probabilities, which cannot be explained by population composition or by structural contextual effects. Thus, regional influences on fertility behavior do not have an autonomous quality, but are merely mediated through a latent contextual effect on women's risk of entering first marriage, which we attribute to regional socio-cultural milieus.  相似文献   
53.
1890-1894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分野。此时,俾斯麦的政治遗痕逐渐被德皇的扩张战略所冲刷。而以中日矛盾的不断升级为主线的远东事务则为第二帝国提供了一个能表明自身对外政策变化的舞台,从而使得德意志在远东的举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能初步体现出德国世界政策的轮廓,并凸显出了这一时期在第二帝国外交史上的承启性。  相似文献   
54.
简论德意志第二帝国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第二帝国之所以首创社会保障制度,是与当时德国良好的经济状况、复杂的阶级关系、以伦理道德为基点的社会舆论、封建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首相俾斯麦的个人主张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给德国带来了安定和繁荣,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5.
李秀石 《社会科学》2006,(12):57-64
改善教科书的国际活动以自愿、自律为原则,公正、客观地理解历史,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本文从德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及民间人士三个角度,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开展改善教科书的国际交流活动,总结德法、德波两个不同类型的教科书交流模式的实效及意义——消除战争加害国与被害国之间的历史积怨,改善加害国教科书内扭曲的历史认识,以及双方教科书中不利于发展相互友好关系的内容,形成政府主导但有别于政府外交的改善国际关系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56.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最早时期。政治教育制度的制订吸纳了不同学者的进步思想。本文归纳了以李特、施普朗格和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从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公民、政党、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角度,提出了“为国家服务”和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国家有用的公民”等思想。这些思想符合魏玛政府巩固政权、缓和国内外局势、积极重建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受到当局的高度重视。因此,这些思想被吸纳到《魏玛宪法》中,赋予最高的法律地位。魏玛政府据此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政治教育体系和制度,开创了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历史先河。同时,这些包含资产阶级民主进步观念的思想为当代德国民主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03,23(6):33-35
奥普争霸是影响德意志统一运动进程的关键因素,在争霸斗争中奥地利最终于1866年战败,主要原因是:奥地利独立的大国政策使其更关心王朝利益,加之帝国重心东移,造成其日益偏离德意志的趋向:奥地利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态使其逐渐丧失在德意志的优势地位;奥地利外交挫折。  相似文献   
5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一个坐标,战后和平的方方面面无不关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照”。比如,1928年的《非战公约》终因二战而获得了价值认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出来的联合国是战后和平的根本保障;二战后更加规范和完善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战后和平的重要支撑。但是,“有限化战争”与“战争的变异”表明,要真正实现和平还需要一个遥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59.
60.
郭玉生 《东方论坛》2014,(6):116-119
思索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运,找寻人类自由解放的途径是康德一生的追求。正是在这终生不渝的追求中,康德发现了教育对于每个人的哲学意义,确立了教育的终极使命。教育正是在发掘人类理性而抑制动物的野蛮性,使人从习性上符合人的本质也即"理性"的道路上与审美相遇,美学成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中介环节。康德审美教育理论由此表现为一种对启蒙理性、对文化的非人性化的批判精神,用审美和艺术照亮社会实践和每个人的心灵,让每个人学会理解社会和自我,更加自由、全面地发展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