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与长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消费与储蓄理论,分析了导致中国近年来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的因素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刺激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2.
王一 《社会》2009,29(5):132-148
目前,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下的居民储蓄总量持续攀升的状况,高储蓄、低消费所造成的内需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试图从社会保障角度来探讨扩大内部需求、刺激居民消费和增进国民福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3.
Ssewamala FM, Sperber, ES, Zimmerman JM, Karimli L. The potential of asset‐bas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Int J Soc Welfare 2010: 19: 433–443 © 2010 The Author(s), Journal compilation © 2010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a relatively new approach to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asset‐based develop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capital formation. It consider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guiding asset‐based development and the accompanying set of programmatic and policy‐level tool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SA. After considering the recent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contexts of the approach,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potential of asset‐based development programs, specifically savings‐led microfinance programs for the poor, to engender development and, more specifically,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region. Major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4.
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分析了中国1985~2002年间储蓄增长与收入分布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分布与储蓄水平的高低具有相关性。偏态的收入分布会造成过高的平均储蓄倾向。当前的高储蓄从侧面反映出收入分布的不合理,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14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呈平稳增长态势,高储蓄能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居民储蓄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储蓄资源的相对过剩,如不能对"过剩"的储蓄存款加以引导分流,势必造成损失和浪费,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顺畅进行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笔者通过对储蓄高增长的原因、正负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6.
家庭经济脆弱性反映了居民家庭可能陷入财政危机的状态,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当下,中国居民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负债对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负债规模扩张显著提升了家庭经济的脆弱性,资产负债率每增加1个标准差,家庭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约增加0.91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状况、应急储蓄在负债与家庭经济的脆弱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家庭负债的增加,会导致户主健康状况恶化,降低家庭应急储蓄水平,从而加剧其经济脆弱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其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差,家庭经济脆弱性更高;同时,领取政府补助和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家庭经济脆弱性更低。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引导居民家庭合理负债,构建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应急储蓄,以提升居民家庭的总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47.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亟须消费拉动,这使得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之谜进行全面、客观解释尤为迫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和相关历史资料,从儒家文化视角分析了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为克服内生性偏误,选取明清时期状元数量作为儒家文化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地区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越浓厚的地区,家庭“男孩偏好”的观念越强,储蓄率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抑制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进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异质性结果显示,儒家文化对低教育水平、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储蓄决策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居民储蓄和消费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消除生育偏好等对扩大内需带来的束缚。  相似文献   
148.
近年来,我国居民住房贷款规模快速扩张。家庭负债的不断上升不仅会降低居民(消费)福利水平,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CFPS2018年调查问卷,实证检验了家庭生育意愿对家庭住房负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育意愿显著影响了家庭住房负债水平。意愿生育男孩数量越多,家庭住房负债水平越高,而意愿生育女孩数量与家庭住房负债不相关。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传宗接代”等传统文化观念所导致,意愿生育男孩数量越多的家庭,会配置价值越高的住房资产,进而导致家庭住房负债水平上升。生育意愿主要提升了家庭消费性住房资产配置,此时民间借贷成为主要借款渠道。意愿生育男孩数量对家庭住房负债的正向影响在不同收入和资产水平的家庭中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小孩抚养比较高和户主健康状况较好的家庭中更加显著。上述结论表明,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男女平等宣传,提高女性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同时从法律层面对女性进行保护,在就业、收入等方面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抑制家庭住房负债非理性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