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10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343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1837篇
社会学   12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书评  李海云 《河北学刊》2007,27(3):238-240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卡夫卡被称为“欧美现代派文学之父”,他们各以其鲜明的原创性在中西现代文学史上起到了奠基和引路作用。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文学观念、创作主题、艺术方法诸问题的比较,探究其原创性文化的成因,为当今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2.
Using the 2006–2014 General Social Survey and 2006–2012 Portraits of American Life Study, I find that on three dimensions of social connectedness: social interaction frequency, core discussion network size, and number of close ties, that religious service attenders are more connected than religious non-attenders and then either spiritual nor religious, but there are few differences between attenders and the 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d fixed-effects models show little evidence that switches between categories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connectedness, and additional models show that prior social connectedness explain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future switches. This paper challenges assumptions that the non-religious are a homogenous group lacking the benefits provided though the social networks of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what it means to be spiritual, measuring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and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formal organizations in social life.  相似文献   
83.
杨霓 《学术探索》2009,(2):17-21
现代工具理性文明对个体精神的物化作用催生了审美现代性,其思想的核心是,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反抗作用能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质疑现代异化文明,寻得精神救赎并重新确立自我。然而,审美现代性把启蒙现代性置于绝对对立的位置,缺乏合理性;发轫于现代性中的审美主义却要消解现代性,否定了自身的存在;审美主义变成“精英”空谈,陷入固步自封、“自恋”的怪圈,丧失了对大众的救赎功能;艺术的泛生活化和货币化颠覆了审美主义艺术救赎的主旨。这就注定了审美主义无法实现救赎,现代人在寻求精神自由时无奈地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相似文献   
84.
李雁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114-114,127
小于外语学习动机的错综复杂,外语教师和研究学者应从多个不同的层面激发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85.
在新中国十七年"红色经典"当中,<红岩>是社会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了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并以生动而感人的故事情节,书写了知识分子革命者的钢铁意志和精神炼狱,进而成为了广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政治"教科书",由此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86.
论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法律上对因国家侵权(包括行政侵权)造成行政相对人精神损害做出了经济赔偿的规定。在行政赔偿中增加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法官的适当自由裁量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禁止滥用原则,数额适当原则,关注个体公平的差异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87.
彭合成 《云梦学刊》2001,22(5):89-90
建国以来几十年语文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育心是育人的根本所在.从语文的教学、心能目标、操作模式及实施效应等三个方面探讨语文心育的内在规律性,可以为语文心育提供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8.
精神贿赂之风历史长、流传广且手段灵活,弄虚作假之风也同样潜滋暗长,屡禁不止,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在当今的反腐败廉政建设中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警惕精神贿赂,反对弄虚作假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搞好.  相似文献   
89.
试论离婚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婚之精神损害有离因精神损害和离婚精神损害两种.前者是夫妻一方对另一方构成侵权行为而导致离婚,从而给一方造成精神痛苦,受害方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我国新的<婚姻法>确立了这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填补了我国婚姻制度的一个空缺.而后者是夫妻一方对另一方并无侵权行为,离婚本身即为构成精神损害之直接原因,如由于第三者插足、婚外恋、夫妻一方被判处徒刑等.这种离婚同样使一方受到精神损害,自然也应得精神损害赔偿.遗憾的是,新的<婚姻法>并未作此规定.因此,要完善我国离婚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仅要使离婚之精神损失赔偿的权利义务主体进一步扩大,把第三者也作为离婚之精神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而且还要将离因精神损害赔偿扩大到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将因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因配偶一方犯罪而被判入狱和其他原因导致离婚的情况作出规定,使精神受害者得到应有的经济救济和补偿.  相似文献   
90.
本文论述了延安时期我党在思想理论、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从而有力地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