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761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现实劳动关系中,民营企业劳动争议频繁发生。建立民营企业劳动争议预防机制: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民营企业的用工行为,实行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并相互协调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预防机制。这样,一旦发生劳资争议,能够及时处理,化解业主和职工的矛盾,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要求。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社会稳定直接关乎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讲,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优良治理的最佳策略。制度体系因其结构特征和构成逻辑所显现的耦合效应、嵌套关系、吸纳能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治理实践的现实需求,使其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之中。制度建设之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价值功用主要体现于:制度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而且可以形塑社会秩序基本样貌。也因此,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制度建构应该着眼于:以制度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凝聚政治信任、以制度资源推进认同整合、以制度吸纳促进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与协同治理。这既是化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性策略,也是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33.
X波段雷达频率综合器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并介绍了一种用于动目标显示的雷达频率综合器的设计考虑。分析了相位噪声对动目标改善因子的影响。本振锁相环环路带宽的正确设计是降低相位噪声的关键。对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相位嗓声的测全可以估算出环路带宽。给出了整个系统的的框图与频率综合器的相位嗓声测量结果,也给出了整个频带内的杂散指标测量结果。结果表明:相位噪声在离载波1kHZ处达—93dBc/Hz,带内杂散优于—55dBc。  相似文献   
34.
论述了江西当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及其主要表现,这就是(1)江西农业问题,主要有粮食安全问题、农业资源问题和农业结构问题;(2)江西农村问题,主要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和农村社会稳定问题;(3)江西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民增收缓慢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当前江西乃至全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连贯是语篇领域中的一个复杂概念,它可能由衔接手段实现,也可以由非衔接手段实现。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特征的连贯。连贯呈现出显性与隐性、静态性与动态性、微观性与宏观性的二元性特征。语篇连贯的二元性特征揭示了连贯是语言形式、语用、心理认知在语篇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成卓  陈艳 《西北人口》2008,29(1):108-110,114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其人口政策的稳定、调整与法制化的战略途径,进行一定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37.
释放国债风险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杰长 《河北学刊》2001,21(6):42-4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重新启动公债的发行。特别是 1 994年以来 ,政府债务收入迅速增长 ,成为政府可支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债作为政府调控市场、应对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判断我国的政府债务收入 ,确定适度的国债规模和发债空间 ,释放国债风险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During the modern phase of economic reforms directed at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economy, many countries with transition economies face the challenge of solving the issue of formation and rational usage of internal sources of financing the real sector of the economy, as well as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volume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general, financial market imperfections hold back innovation and growth, and that public policy can complement financial markets. Therefore, the most relevant issue at the present time is the formation of attendant and complex supervision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an exigency of innovative economy governance as mainframe principles for further banking system elaboration and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in general. We have taken Armenia as a case study for transition economy as far as Armenia is currently in the stage of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 through integration in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相似文献   
39.
社会领域也存在某种惯性趋势,即社会趋稳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说明,一切不稳定的产生,必定是受到某种作用力的结果。而社会趋稳性与变动力量的结合,便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反作用力。这种反弹行为在实践中很容易被界定为"不稳定因素"。由于维稳的主客体都是人,而"人是需求动物",所以,维稳的具体政策若不能够融入人的思考、理解及感情,将很难实现人际有效的沟通,进而妨碍动态稳定的实现。以组织平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阀理论及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双回路维稳模型的提出,旨在强调人类需求、基本秩序以及自然法则在维稳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0.
An ongoing question remains for family researchers: Why doe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ohabitation and marital dissolution exist when one of the primary reasons to cohabit is to test relationship compatibility? Drawing on recently collected data from the 2006–2008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the authors examined whether premarital cohabitation experiences were associated with marital instability among a recent contemporary (married since 1996) marriage cohort of men (N = 1,483) and women (N = 2,003). They found that a dichotomous indicator of premarital cohabitation was in fact not associated with marital instability among women and men. Furthermore, among cohabitors, marital commitment prior to cohabitation (engagement or definite plans for marriage) was tied to lower hazards of marital instability among women, but not men.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ohabitation, marital instability, and broader family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