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3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2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40篇 |
理论方法论 | 35篇 |
综合类 | 266篇 |
社会学 | 106篇 |
统计学 | 1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明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对于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宠儿》中备受争议的黑人母亲杀婴的主题,很多评论者从不同角度给予过阐释和分析。这里认为书中黑人母亲赛斯的杀婴行为是一种必然。要读懂小说的这一主题,就必须对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进行探索。从这一点出发,通过结合创伤理论以及对小说特殊写作背景的探讨,对赛斯的杀婴行为作以分析,并以此深入地拓展奴隶制下黑人母亲杀婴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频率逐年递增,威胁着当前社会的稳定,对社会的管理及发展也造成不良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引导网络群体事件向有利方向发展,控制其不利影响,已经成为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应对网络群体事件还存在着多种问题,如危机意识淡薄、法制不健全、系统的网络群体事件应对机制尚未建立等。培养政府官员危机意识、健全法制、构建系统的网络群体事件应对体系将是我国政府防范和化解网络群体事件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邓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123-126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成为直接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间接推动高校群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和阻碍高校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解决的"绊脚石".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应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上、网下联动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胡明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5-10
人类发展和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过程都包含了悲剧性。只有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悲剧性,并想改变自己的生存困境,悲剧意识才可能形成。悲剧意识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在某些人物身上的那种“无为而为”的心理倾向,即某些人明知他们将来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失败(实际上也会失败),却仍然锐意去追求、奋斗、牺牲的心理趋势。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困境;二、人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超越、应战的精神。西方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西方人的悲剧意识表现得深刻、彻底,中国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中国人悲剧意识表现得浮泛、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5.
洪飞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0):75-77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是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公共危机和社会应急机制的概念,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客观分析了我国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现状,从领导体制、预案体系、指挥平台建设、心理防护、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卫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通过对现存的海南岛五指山区黎族“刻木记事”实物和有关民族学文献资料的分析 ,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黎族社会中现在业已消失了的“刻木记事”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群体动力论在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建立和谐校园和稳定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频频发生的学生群体性事件,高校管理部门应高度地重视。本文从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出发,将高校学生群体看成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从网络、学生主体同质性以及教育职能等方面来分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然后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着眼,探讨了有效预防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措施,以期有效地控制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seeks to extend social science scholarship on social media technology use during disruptive events. Though social media's role in times of crisis has been previously studied, much of this work tends to focus on first-responders and relief organizations. However, social media use during disasters tends to be decentralized and thi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an promote different types of messages to top-down information systems. Using 142,786 geo-tagged tweets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Hurricane Sandy's US landfall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seeks to explore shifts in social media behavior during disruptive events and highlights that though Sandy disrupted routine life within Twitter, users responded to the disaster by employing humor, sharing photos, and checking into locations. We conclude that social media use during disruptive events is complex and understanding these nuanced behaviors is important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相似文献
19.
韩春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8-101
根据Talmy的词汇化模式理论,世界上的语言可分为两大类: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框架语言。后来,Slobin又补充了一种同等框架语言类型。对于汉语的类型归属,学者们提出三种观点:分别是卫星框架语言、动词框架语言和同等框架语言。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汉语既是动词框架语言,也是卫星框架语言,并通过实际语料发现动词框架类型在汉语中占优势。许多语言都表现出复合型特点,把某一语言归入非此即彼的类型范畴,这是一种错误。大部分语言不仅仅有一种编码策略。 相似文献
20.
Talmy认为运动事件可以识别出六个认知成分,其中运动的路径是事件的核心图式,根据编码路径的语言成分不同,可以把各种语言分为两类。但后来的研究者认为可以把所有的语言置于一个连续体上,相应地各种语言应分为三类,其中汉语运动事件的表述模式属于第三类。运动事件表述模式的习得过程以及表述模式对认知活动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