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480篇
理论方法论   130篇
综合类   1861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虽源于西方,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主体的形成等因素的出现,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我国的传统制度和文化排斥市民社会的发展,因而培育我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就要破除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在发展经济和稳定的政治条件下,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要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的市民社会意识以及文化系统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82.
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具解释力。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强大的解释力解疑释惑、解悟释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目的的设定和选择究竟是如何可能的理想目的是一个“应当”,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理性有别于康德、黑格尔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目的论。它的基本点是目的仅仅是实践的目的;目的的设定以合规律性为前提;目的只有正确反映手段(工具)的状况并通过手段的力量才能转化为现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完全满足了马克思主义目的理性的基本条件。虽然它是一个“应当”,但它以“是”为前提。它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它是我国世纪之交的实践向度。现代有人把追求理想目的视作唯心主义,认为追求“实惠”才是唯物主义,显然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84.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这一基本国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5.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主线,"帕累托最优化"理论衍生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构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20世纪中期以南斯拉夫、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开创了实践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改革。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孕育了改革模式的分野,诞生了"市场主导"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国际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演进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改革路径,完善国家干预经济的改革理论,坚持"结构型"改革的路径抉择,构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多维融合"的制度模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86.
社会主义是主张以某种形式和程度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控制,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否定,进而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促进人类解放不断实现的发展着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苏联模式为原始样板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特征的,与资本主义既相互竞争、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追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处于改革进程中的社会样态。  相似文献   
87.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之科学含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中是否经得住实践检验,获得新的证明,并使自己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创新。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应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一主线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70多年”,是纵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苏东剧变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横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社会主义的命运与工人阶级政党的命运紧密相联,它们是“命运共同体”,党兴,社会主义兴,党亡,则社会主义亡。  相似文献   
88.
本文在阐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从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对外关系和终极目标五个层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历史考察,认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实质,中国共产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化,为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而构建和谐社会,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崭新的时代内涵。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必须着眼于人,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对传统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一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之间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