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7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一般认为,变性手术是易性癖的治疗手段,但因我国法律无相应规定,目前该领域呈无序状态,既不利于患者权益的保护,更造成某些法律关系的混乱。以刑法理论而言,作为易性癖治疗手段的变性手术是应当予以承认的,但对易性癖之外的、非病态而仅是有变性意向者实施变性手术是违法的,无法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承诺"和"医疗行为",应当予以禁止。  相似文献   
102.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一系列诉讼权利,但总体看,被害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不仅与同为诉讼当事方的被告人相比显得薄弱,而且与其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也不匹配。被害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当事人,不享有完整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03.
史实证明,中国古代都市佛教不仅是佛教徒的信仰活动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播中心,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古代市民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近代以来,在现代性的背景下,都市佛教的文化功能在其内容与特点上都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如此,依托佛教的独特智慧,挖掘佛教中种种有益于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食粮,发挥当代都市佛教文化的积极诊疗功能,仍将有助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引导、伦理建构、心灵净化与精神提升,从而促进社会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在现实中,一些被害人在受到犯罪的侵害后,因未得到任何赔偿,从而使生活陷入困境之中.虽然侵害的结果是由犯罪人造成的,但是,国家对公民权益保护的欠缺也是其原因之一.因此,国家应给予被害人一定的补偿,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然而,目前我国尚无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专门立法.鉴于此,我国可以从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的理论、立法及司法经验,建构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以更好地维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5.
刑事被害入国家救助作为一种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目的在于顺利实现刑事被害入的社会回归,从而实现社会的一种自我治理。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社会公共组织与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参与,由此,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实践由司法主导向社会主导的转换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6.
刑事和解中的刑事责任问题是一个关系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能否顺利发展的基本问题。本文从我国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入手,具体阐明了刑事责任是犯罪的必然后果,刑事和解以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必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刑事和解可以减轻刑事责任,进而影响到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导致免除处罚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7.
被害人承诺之刑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承诺成立之刑法基点在于刑法的公法性和谦抑性;被害人承诺之刑法成立条件分为基础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被害人承诺之刑法后果因其有效性的范围不同而异,全部有效成立的被害人承诺,对行为人而言是正当化事由,当然阻却犯罪,而无效承诺中的部分无效的被害人承诺对于定罪与量刑也有着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作为诉讼主体,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应享有广泛的权利,但长期以来,被害人的权利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被害人所应享有的权利中,知情权是其他权利的逻辑前提和基础。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害人在侦查阶段享有知情权,但在知情权的内容、享有的方式以及这一权利受到侵害后救济途径等方面的规定还有不完善之处,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损害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因此,应以司法实践中创新的立破案回告制度为基础,通过将此制度法制化来完善被害人在侦查阶段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9.
During July 2007 to June 2010, BRAC, a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in Bangladesh, reported 713 incidents of rape and attempted rape of children (< 18 years) in rural Bangladesh. This study explores these 713 incidents to identify possible patterns related to the victims, perpetrators, and different dynamics of the incidents. Rape and attempted rape, particularly of young girls, constituted 64% of all reported incidents of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Children were found to be abused by me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mainly by non-family-members (83%). Similar diversity was seen in the location, time, and context of the incidents.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an overall picture of the depth of the problem of child sexual abuse in rural Bangladesh, linking the incidents with the socially constructed gender relations of power and how it perpetuates sexual abuse of children, especially girls.  相似文献   
110.
The term “professional perpetrator” is used to describe individuals who commit sexual abuse in the capacity of a position of trust such as a teacher, household member, or employer. There is an increasing body of evidence focusing on educator sexual abuse 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However, data are limited about this topic.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rare occurrence of the case of a male teacher in Turkey who sexually abused his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Although it is unknown which populations are most vulnerable to sexual abuse, in Turkey we think that the indigenous population is at risk. Abuse cases are not logged into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abuse allegations are ignored or disbelieved by fami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