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茜 《淮海文汇》2006,(6):43-44
近年来,行政管理成本支出的不断膨胀已经成为困扰各级财政的一大难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务用车增长快,开支大。事实表明,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迫切需要改进。公车开支极为高昂据《市场报》2005年11月16日《公车改革试点启动,专家质疑货币化别成变相  相似文献   
2.
公务用车,原本是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而配备的。然而,经过几十年车轮滚滚,有些公车已经“变了味”。一些领导干部的车越坐越高级,越买越豪华,换得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3.
从利益均衡分析看公车改革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车改革在我国已经经历了15个年头,然而迄今为止,这项改革已久没有一个明确的头绪。本文从利益均衡的角度简要分析了现存的三种公车改革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公车改革的出路提出了两种市场化的方式,即出租车公司的组建和好邦客时代的到来。它们有利地克服了公车改革制度化、货币化的缺陷,能够较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并能够减轻财政负担、增加税收。  相似文献   
4.
如何治理“三公”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的“三公”消费是个别国家行政部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奢侈浪费财政经费的腐败行为,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三公”消费具体数字有多少呢?谁都不清楚。因为它是一笔糊涂账,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各级各部门每年的“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也没有见到过公开的“官方消息”。从媒体披露出来的数字看,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的说一年在7000亿元人民币,有的说在1万亿人民币。不过,相关资料数据可以从侧面来反映“三公消费’馓额:2006年3月17日的《学习时报》说,2004年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要通过这次改革破除一些已然固化的利益藩篱,形成更加合理、让全体人民更加认可的利益分配秩序,建立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平正义。打破旧的利益格局肯定有一定难度,但若是不攻坚克难,不啃掉那些"硬骨头",党提出的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所以此次改革提出了"全面"、"深化"这样的关键词。"全面"意味着  相似文献   
6.
林琳 《决策探索》2011,(21):10-10
这几日,两则有关公车的新闻吸引了不少眼球。一则,湖北广水官员调任带走公车成“惯例”,有的官员知道自己要调走,专门在临走前买好新车以备带走,有的调任后还会配新车,带走的直接给了亲戚用;二则,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擅自私用公车出境遭网友曝光,已被免职处理。  相似文献   
7.
鉴于公车消费产生的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弊病,从中国公车改革背景入手,通过对国外公务用车制度的介绍和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公车改革的分析,从消费经济和城市交通两个方面对公车改革给私人轿车拥有和使用的影响进行剖析,并通过案例分析将公车改革对私人轿车数量的影响定量化,进而由此得出结论,公车改革将激发私人轿车的拥有和使用,同时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官员心目中,原来“行车难、停车难”只是“行汽车难、停汽车难”。毫不顾及普通民众出行的便利。  相似文献   
9.
轻松一刻     
付敏 《社区》2011,(16):54-55
让座 有位精力旺盛的老婆婆去搭公车。上了公车,一个彬彬有礼的童子军起身让位给老婆婆,老婆婆说:“你坐好,我还很年轻,不需要你让座给我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车消费已成大患,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但如何使改革合理合法,这是首先需要研究清楚的问题。货币化公车改革的前提必须是政府官员的公车专用权建立在一种合法授权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官员的公车专用权缺少法律授权主体批准,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合法的批准程序,所以"公车改革货币化"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货币化的公车改革不具有合法性。支撑货币化公车改革的"节约经费论"以及政府的"自我肯定"也不足以证明其合理性,而且还会产生新的利益分配不公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