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2 毫秒
21.
考古学家在长江三峡流域发掘出了二百多万年前的建始人、巫山人。以后才有了元谋人、陨县人、长阳人、奉节人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长江三峡流域是早期人类发源地之一,三峡地区史前美术主要是从原始的石器、骨器、陶器、玉器、岩画等艺术品中,发现和揭示了自身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2.
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多族群文化互动的传统以及社会大变迁和大发展等多重因素为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这些因素又进一步模塑了三峡饮食文化的平民化、社会化和神圣化特征。饮食文化是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注重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对促进三峡文化旅游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在分析鄂西三峡地区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的植被特征 ,报道了该地区的观赏植物概况 三峡地区的观赏植物有 30 0多种 ,在较多的观赏植物重点科属植物分布中 ,三峡地区占有较大的比重 该地区的观赏植物还包括一些珍稀特有植物 ,具有较高的观赏和保护价值 文章最后根据三峡地区观赏植物资源所具有的种类丰富、品种珍稀的特征 ,对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一资源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4.
宋代三峡因其显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朝廷军事布防的重要区域。三峡拥有全国最为详备的地方武力,不仅兵种齐全、兵量众多,且具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南宋后期西部抵御蒙古入侵的主力军。三峡宋军虽无统二的指挥系统,但它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联防体系,密切了三峡地域军事合作,有力保障了宋代长江上游的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25.
运用三峡库区地下文物抢救工作中发掘出来的最新考古资料进行研究,提出在晚期巴文化中还存在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即"李家坝类型".这种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三峡地区,年代主要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至西汉早期.该类型是在继承早期巴文化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文化因素,并在东边楚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因此,其主要特征是由早期巴文化因素、新的晚期巴文化因素、楚文化因素等这三组文化因素所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26.
山峡饮食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保持着与之同步及滞后的阶段性发展 ,更是在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之下 ,表现出鲜明的区域性特征来 ,从而需要对之进行文化与历史的考察 ,以有助于深化对三峡饮食文化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7.
28.
论三峡地区民间传统习俗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地区民间传统习俗,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了地域小传统的差异性和丰富的伦理内涵,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道德评判标准,彰显出以农耕为核心的价值定位。此项研究对拓展三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通过三峡地区中坝、玉溪、玉溪坪、瓦渣地及哨棚嘴等遗址的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对本区史前(主要是新石器至商周阶段)人类居住环境及遗址类型有初步认识如下:(1)遗址类型主要包括聚落型(含祭祀、墓葬等功能区)和盐业专门(生产)遗址;(2)遗址受自然条件制约(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位涨落及地质事件等),次生性强;(3)区域环境条件特点导致其与同期东部文化相比,种植业欠发达,而捕渔、狩猎占优势,这一状况在三峡地区西部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0.
三峡地区摩崖石刻,作为文化象征的特殊符号,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认识和“掌握”世界,抒发和展示出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画卷,具有特殊而珍贵的艺术价值。从文学视角看,名人诗文、稀世手迹成文苑奇葩;从书法视角看,书体俱全,精品汇萃乃书海大观园;从雕刻视角看,斑斓多姿,堪称石窟艺术之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