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民间祭祀活动是展示信仰风俗的主要方式。三峡地区民间祭祀活动十分普遍,大致可以分为祭祖和祭神两种类型。通过对三峡地区民间祭祀活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峡地区民间信仰表现出三个特点,即包容性和实用性、畏惧与依赖心理、俗世性趋势的复杂纠合。  相似文献   
32.
万州余家河墓地发掘东周、两汉等各时代墓葬145座,并发现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灰坑、陶窑、水渠诸类丰富的遗迹.其对研究三峡地区东周墓葬内涵与特点及巴楚文化交流、两汉墓葬结构特征、埋葬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3.
最早载三峡地区(本文指大三峡地区,行政区划包括今重庆直辖市及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白虎崇拜的典籍大约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了,其云巴人祖先廖君在清江地区射杀盐水女神,建立了以夷城为大本营的聚居地(大约可目为最早的巴国)后,“凛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调焉。”这段文字,无疑认可白虎为巴人的图腾,因为它是康君魂魄所化,与巴人有着血缘关系。本文拟作一些探索。一、白虎的子孙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有一段记录说:“江汉之域,有人。其先,凛君之苗裔也,能化为虎。……或云:‘…  相似文献   
34.
建国以来,在三峡地区共发现地下、地上古文化遗址1300余处。又据现已公布出的部分地下古遗址、古墓葬发掘资料获知,从距今约200多万年前的“巫山人遗址”到明清时代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遗存都有发现。自1993年以来,在三峡地区共发掘出各类文物达80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000余件。这些文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国人类起源、文明起源、文明形成与发展等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5.
三峡与巴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名称最早见于西晋左思《蜀都赋》:“经三峡之峥嵘”。在汉代桑钦著的《水经》里,提到了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但未贯以三峡之名。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才把它统称为“三峡”,但其时代晚于左思。因此,三峡之名可能起于东汉至魏晋之时。当人们  相似文献   
36.
37.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大举南下,抗战形式严峻,特别是国民政府迁都以后,机关、团体、学校纷纷内迁.虽然这是抗战时期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人力、物力与财力,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文化相对落后的三峡地区带来了精神文明的短暂繁荣.  相似文献   
38.
清代三峡地区的邮驿主要有水驿、陆驿与递铺三类。中央政府和各地州县对邮驿的管理主要在驿站与递铺的设置、驿递里程的规定、司兵夫马的配备、驿站 (以及递铺 )经费的开支等方面。其管理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实行“邮”、“驿”合并 ;二是地方州县实行兵房管驿。清末由于邮驿开支巨大、朝官扰驿、开办邮政等因素影响 ,古老的邮驿制度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39.
宋代三峡因其显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朝廷军事布防的重要区域。三峡拥有全国最为详备的地方武力,不仅兵种齐全、兵量众多,且具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南宋后期西部抵御蒙古入侵的主力军。三峡宋军虽无统一的指挥系统,但它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联防体系,密切了三峡地域军事合作,有力保障了宋代长江上游的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40.
三峡地区是中国山地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历代史料中不乏对这些灾害的记载。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整理、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山地地质灾害情况,总结灾害规律,进而预测未来三峡地区可能发生的山地地质灾害。文章主要依据历代正史、方志、现代灾害史料汇编等资料,详细分析了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灾害特点,发现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岩崩滑坡灾害较多,且集中在重庆城区及云阳至秭归一线,而从灾害发生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