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在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三峡地区文物发掘与抢救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同时,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及墓葬发掘报告,以及文献资料随之不断公开,一些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也在出版和发表.这些考古发掘报告、文献资料和研究论著,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三峡古代社会文化,以及自然和人类发展的互动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更进一步探讨、研究三峡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并且使三峡社会与历史文化的研究,逐渐向更加精细、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2.
论述从远古到近代数千年间三峡地区的水上、陆上交通发展的历史。三峡地区的交通发展与具体的历史时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三峡地区的人民为交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
三峡地区墓葬建筑中,砖(石)室墓是最重要的建筑形制。它虽在两汉时期开始流行,但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相当丰富,是古代厚葬风俗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对研究中国古代风俗史和建筑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44.
试论三峡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宗教文化的魅力、内涵及其与旅游的关系;阐述了三峡地区宗教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地区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5.
《经营管理者》2009,(10):24-25
驯服长江洪水,是中华民族干百年来的一个梦想。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为“平水患、兴水利”,在《建国方略》中曾经有过开发三峡地区水力资源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毛泽东在听取治理长江的汇报时,高屋建瓴地指出,先修三峡工程,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46.
主要论述三峡地区进入近代以后在铁路、航空、综合联运,以及三峡地区的几个主要中心城市的交通发展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47.
发生在元末明初的第一次"湖广填四川",之所以能在三峡地区很快进入高潮,除了其地与湖广地区紧相毗邻且有峡江连通的地理优势外,更为重要的是与明初中央政府积极组织大批湖广民众迁徙入蜀的移民政策直接相关;而该地区多处废置的制盐井灶和急待恢复、振兴的井盐业,加上明初对制盐灶户所实施的一系列优恤政策,对于由峡江入川的移民而言,更成为其入境落业的首选之地.正由于此,当全川井盐业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该地区的井盐业能以其迅猛增长的经济实力称雄于巴山蜀水之间.  相似文献   
48.
茶疗是中医与茶文化结合的产物,茶疗是一种普遍现象,又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关于三峡茶疗起源,有各种不同的解说,普疗说、特疗说、种疗说相辅相成,相互印证,反映了该地区茶疗文化的博大深厚.  相似文献   
49.
刘本荣 《决策导刊》2000,(11):23-24
在东西长七百余公里的长江三峡库区,有着巨量的、独特的、十分深厚的文化蕴涵。适应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发掘三峡文化资源,发展三峡文化产业,构建独具特色的长江三峡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三峡地区新的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对三峡库区乃至中国弘扬传统人文精神,推进产业系统创新,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在长江三峡地区以东的两湖和以西的成都平原都发现有成群的史前时代的古城,这些古城皆见有用泥土垒筑的“城垣”,而在三峡地区不见有像两湖及成都平原史前时代那样的“城垣”,当时三峡地区的人们多是用一些竹木植物编扎成的“木栅栏”及自然石块垒筑的“石围墙”来用于防御。这些防御设施遗迹的发现,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