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90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不可量物侵害涉及侵害者和受害者、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正常生活等等各种利益,在不可量物侵害的民事救济上,我国立法与实践中“零或全部”的传统救济模式已不能适应利益均衡保护的需要,因此借鉴国外立法,引入新的调和性救济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民事救济机制势在必行。论文首先界定了不可量物侵害的概念,即煤气、蒸汽、臭气、烟气、煤烟、热气、噪音、震动、光、辐射性物质及其他类似的物质侵入邻地造成的干扰性妨害或损害,其次介绍并比较了两大法系相关国家不可量物侵害的民事救济机制,尤其是其调和性救济制度的运用,再次指出我国民事救济现状的不足,最后对我国不可量物侵害的民事救济机制提出了构想,即衡量补偿请求权的确立和侵害排除请求权的运用。  相似文献   
22.
拒斥形而上学是现代分析哲学的根本目的所在。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图像"论出发,得出了形而上学命题是无意义的结论;维也纳学派则从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出发,强调形而上学命题的不可证实性;分析哲学的后期代表蒯因虽然承认形而上学的一定合理性,但其"本体论承诺"理论仍坚持认为哲学不具有陈述存在的意义。总的看来,分析哲学揭示了形而上学话语的某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但它对形而上学的拒斥在根本上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23.
许均教授在顾正阳教授的论著《古诗词曲英译论稿〈序〉》中曾对中国古诗词英译有过这样的描述“古诗词曲翻译之难,恐怕不亚于李白在古时所感叹的蜀道之难。”正因其难,中外译者众多,译作纷呈,使古诗词英译研究领域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拟从古诗词英译中最有争议的三个方面出发:可译与不可译之争、散体与韵体之争、中国译者与西方译者之争,对其现状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4.
诗歌一类文本似不可译而必须译,广告一类文本却可能似可译而不能译。"可译"与"不可译",是基于由源文至目的语翻译难度而作出的判断;"必须译"与"不能译",乃至"怎样译",是根据翻译的社会需求而作出的决定。不同文体的社会需求各有特点,其翻译应采用不同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当代的翻译理论,如语义对等翻译,语用翻译等理论去突破翻译领域中的一些看似不可译的“禁区“,探讨如何处理一些汉英翻译中看似不可译现象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6.
新<保险法>增设了不可抗辩条款,目的是平衡保险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保险实务产生的影响值得研究.该文阐述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通过分析新法施行后首例涉及不可抗辩条款的保险合同纠纷案,结合保险学基本原理与条款发展历程,从保险人与投保人的权益和责任两个角度研究了新法引入该条款的价值与缺陷,为保险实务和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在回顾有关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指标体系等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文明形态的生产力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传统文明之所以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源在于将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经济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生态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不同点关键是其生产力内涵的变化。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通过对可再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科学经营活动,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隐喻的认知与发展过程,从字、词、句子的层次引证,重点论述了隐喻在语言思维中为什么以及如何发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性,从而更有效地认识和解释话语的思维模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9.
论消费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消费方式是以奢侈型为特征的消费方式 ,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因而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进行一次消费方式的革命 ,与发展模式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同步进行 ,实现由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向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转变。与过度消费、污染型消费、过分追求物质消费的旧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同 ,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以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追求的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30.
作为乌拉圭回合 《补贴和反补贴协议》重要内容的不可诉补贴,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特征, 也反映了 “国际法律机制对国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从属性”, 这是由 80 年代末 90年代初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所决定的。介评不可诉补贴有利于我国及时调整国内补贴政策, 避免遭受反补贴措施并有利于今后加入世贸组织后, 站在维护本国利益和促进世界发展的立场上, 参与制定世界经济规则, 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