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5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768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239篇
人才学   180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1434篇
理论方法论   778篇
综合类   3313篇
社会学   739篇
统计学   87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94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603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21.
新苏南模式:乡村振兴的一个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苏南模式作为一个“主动式”与“内源式”的乡村建设实践范式,为理解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话语下,苏南乡村城镇化在经济增长动力、产权结构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乡村发展目标上均产生了质的转向,主要以制度创新为实践驱动,从而消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振兴理念上,通过户籍制度、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的变革,以促进城乡融合;在振兴手段上,通过“三集中”的实践策略,以落实乡村有效治理;在振兴指向上,通过多元合作与网络化发展的路径,以建立一个“村庄空间—中心社区—城镇地域”多中心的城乡融合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922.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作为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对产业增长及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组织系统理论,分析了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耗散特征,采用基于主成分的序参量识别模型,建立了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演化方程,基于2003—2011年数据,对我国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演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发展自身需求、旅游产业强关联性、市场需求、范围经济追求等自组织因素和产业政策、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生态导向等他组织因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发展导向变量是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序参量,支配着系统的演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支配力量越来越强;在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导向变量的支配作用,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准绳,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2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谋求生存和发展。本文利用2013年重庆市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从经济融合、文化融合、身份认同和社区参与4个方面对重庆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选择流动人口的个体因素、月经济收入、单位性质、语言、通婚态度、身份认同、居留意愿作为自变量,对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4.
925.
926.
《四川统计》2013,(6):14-16,43-45
2012年成都市3个圈层区(市)县在“三圈一体”战略实施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成都“雁阵”递进排列、齐飞共进,各个区(市)县融合发展,头雁昂首而起,中雁紧随其后,尾雁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927.
通信业“十二五”规划对于三网融合发展是重大机遇。需解决管理体制这个症结问题,国家政策引导是关键。一方面可以随着大部制的改革进行部门重组;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部门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在利益;中突相对较弱的西部城市地区试行,再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至全国。三网融合的历史进程三网融合的肇始标志2010年1月,我国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拉开了“三网融合”全面推进的大幕。  相似文献   
928.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文章从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特质出发,从实践维度、价值维度、创新维度、理想维度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种思想体系的内在契合性,印证二者有机结合的理论可能性和实践必要性,为全方位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定位,进一步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29.
谢莉 《国际公关》2023,(5):23-25
目前,人民群众不断丰富健身方面的需求,也丰富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所以我国很多地区都逐渐开展旅游文化和体育的融合,以此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出现使体育和旅游产业都获得了有效发展,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成为了一种新兴行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虽然体育行业和旅游行业的规模都在迅速扩大,但是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且,目前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结构单一和内涵不足都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3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关注民族非遗如何守正创新,如何以现代性的姿态实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尝新节是我国多民族共有的庆祝丰收的节日,基于文化功能理论,依托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方法,结合口承式的彝族民间传说故事,通过记录和分析凉山州越西县尝新米节的来源及仪式过程,揭示仪式深层文化内涵和功能,挖掘该节日习俗的现代价值,并针对尝新米节现状,探析其保护、传承和发展路径,进而促进其价值转换。这有利于承继民族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为当地文旅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对促进当地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