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廖原 《老友》2009,(8):8-10
1929年,年仅15岁的朱家胜参加了革命,从此踏上了一生的戎马生涯。朱家胜1932年8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8月随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随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屯田。他跟随贺龙元帅和王震、肖克将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业绩辉煌。朱家胜荣获二级  相似文献   
52.
于化庭 《中华魂》2008,(1):44-47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出征,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已成定局的形势下,为掩护主力红军即将开始的战略转移,而主动实施的一次外线出击行动。尽管在"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进军在怀玉山遭受失败,但是由方志敏、寻淮洲等领导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在艰难征程中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不朽的战斗业绩,在我军80年的光辉历程中留下了值得永远纪念的英雄篇章。  相似文献   
53.
何立波 《老年人》2006,(10):36-39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368天的征战中,共发生了380余次战斗,其中有6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对长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湘江战役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开始突围西征。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但是,大部队因为辎重过多,行动迟缓,没能及时过江,遭到敌人的夹击。为强渡湘江,红军各军团浴血奋战,损失惨重。12月1日,国民党军队发起全线攻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12月l日…  相似文献   
54.
石海 《老年人》2006,(11):34-35
湘西重镇洪江,曾是中央红军选择的第一个战略转移方向1933年9月底,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失陷,标志着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战略的破产和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防御线接近崩溃。4月,面对日益缩小的包围圈,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召开会议,绝大多数委员都原则上同意突围,并很快拟定了突围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这份战略计划,最初的打算是从赣南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向西进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外线消灭敌人,建…  相似文献   
55.
何立波 《老年人》2007,(9):36-37
1934年10月,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夕,中革军委决定将红军大学、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特科学校合编成立军委干部团。军委干部团的领导阵容非常强大,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后为毕士悌)。干部团的干部都是久经考验的红军指挥员。 、  相似文献   
56.
从1933年到1936年,红三军,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在贵州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过红色政权对组织、发动群众支援红军产生了一定作用,同时对于贵州民众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山西老年》2011,(8):10-10
历史回放: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中央红军与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机关“定居”陕北延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军兴,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陕甘宁边区正式建制。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  相似文献   
58.
李特对于今天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然而在红军时期,他却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曾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长、西路军参谋长。在长征途中,李特奉陈昌浩的命令,带人持枪追赶毛泽东,并对毛泽东出言不逊,阻拦中央红军北上,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1938年初,李特在新疆迪化以“托派”罪名被杀害,从此沉冤半个多世纪。直到1996年,李特才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59.
张敏卿 《中州学刊》2007,1(2):176-178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尽快实现,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建和派出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根据中国革命斗争形势变化的要求,在"共产国际"的积极倡议下,"北上抗日先遣队"组建并被赋予了多重的历史使命,其中心任务是服务于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6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实行战略转移前夕,与陈济棠的"借道"谈判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命运。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是陈主动谈判的政治缘由,红军在军事上的有效对抗是促使陈济棠权衡利弊、择利而从、避战求和的主要前提,而双方经济上的合作则增加了停战谈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持续两年多的军事对抗与经济合作使谈判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