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了N a2O2与H2O及CO2反应中,双线桥的表示方法及还原产物,探讨了N a2O2的漂白性实验。  相似文献   
22.
杨瑾 《现代交际》2010,(11):245-245
教师主讲制是指选择优秀主讲教师(通常是在某个领域中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副教授),其他教师为辅助、辅导教师,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备课时以主讲教师的授课理念为主,再通过所有教师们的合作研究和探索实践,科学的、有效的将更加优化的个人小课堂变成大课堂。  相似文献   
23.
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产物,而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重要主持人张之洞1893年兴办的自强学堂,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直系源头。  相似文献   
24.
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失灵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其自身定位的公私冲突,其根源则在于政府和民众过分追求政治意义上的公益高于私益,忽视了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本身所固有的正当的私益追求。作为政府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行业协会定义的或公或私是民营化、市场化、非营利化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果,不具有任何褒贬意义。因此,继续纠缠于公益高于私益的行业体制改革已经走上了歧途。  相似文献   
25.
《宿州学院学报》2013,(9):F0002-F0002
高贵珍,女,安徽蚌埠人,教授。长期从事遗传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生化药理性质及应用,花卉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快繁。现任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遗传学会会员、安徽省遗传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植物学会理事、安徽省生物化学学会会员,淮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担任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工作以及专业实  相似文献   
26.
群体性事件中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产物,触发性事件的发生、流言的传播与扩散、问题化技术的使用以及目的达到后的退却,构成了群体性事件的运行机制。解决群体性事件要开启制度化的通道,实现从非制度化公民参与向制度化公民参与的转变,将群体性事件转变成常态的公民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2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口流动现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势不可挡,人口的流向已突破小城镇而大量涌入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大量的流动  相似文献   
28.
免疫PCR技术     
免疫PCR结合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PCR的高灵敏性,是一种极为敏感的抗原检测技术,适合各种微量抗原的检测,并且可以直接检测细胞上的抗原.因此,免疫PCR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就免疫PCR的原理,组成,免疫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免疫PCR的分类以及简化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9.
管仲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知礼节、知荣辱就是有了德。反过来也可以说,道德的前提是必要的物质基础——有吃、有喝、有点余粮,而不是想有德就有德,阿Q式“想谁就是谁的”是凭空而来的单纯天真的唯心的产物。鲁迅先生曾形象地指出,陶渊明如果饿得两眼昏花,也绝不会悠然见南山。英国有句谚语,叫“三百年培养一个贵族”.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就当代中国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史学纲领——“告别革命论”做了一番全面的审视和评判.作者认为,其所赖以支撑的两大理论观点——“激进主义产物说”与“革命只破不立说”均不符于历史的事实真相.通过质疑和辩驳可以发现,辛亥革命以及本世纪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并非如“告别革命论”所主张的是“丧失理性”、“盲目鲁莽”、“破坏一切”,而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