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7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46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越轨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偷渡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研究上,对于偷渡者的偷渡行为不适宜笼统地将之视为犯罪现象而采用犯罪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将之视为越轨行为而纳入越轨社会学的视野之下。  相似文献   
72.
林红 《金陵瞭望》2006,(4):28-28
违纪必究.有冤必澄。玄武区纪委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也加强对干部保护。去年以来,该区纪委收到群众来信来访60多件次.初查核实案件线索42件.特立案查处12人.立案查处党员干部19件19人,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同时也为受到错告、诬告的6名党员干部澄清了事实。免除了他们的不白之冤。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73.
客观的处罚条件是我国刑事立法中的现实存在,它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素之一;它虽与危害结果具有亲缘性,但二者的区别是主要的.将其引入到我国刑法理论中并不违背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而且具有以下几点意义:能够说明某些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能够说明犯罪的基本特征;能够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明代的俸禄处罚作了考察,认为明代的俸禄处罚运作的已较为规范。而且通过俸禄处罚,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工作效率,改善了其行政不作为的工作态度,所以这一制度被清朝承袭,并加以完善。但由于明代官俸很低,实施俸禄处罚使得一些官员生活拮据,因此又导致了其趋向贪污和受贿,从而对明王朝的政治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5.
本文论述了制止单位犯罪的重要性,介绍了单位的概念,分析了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条件,及单位犯罪处罚的原则,并指出了对单位犯罪处罚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6.
《青海统计》2004年第9期,“统计法制讲座栏目”第二十七讲“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程序”,就调查处理统计违法案件时所应遵循的一般程序,即:“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一定不可忽略告知,也就是一定要遵循“告知程序”。  相似文献   
77.
近几年来,农民建房审批趋向规范。但是,农村宅基地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农村实际的,既合理又合法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8.
事后行为是一种尚未引起理论注意的新型行为形态.在我国刑法中,事后行为有事后目的行为和事后不作为行为两种.对事后行为的处罚是对应常态行为犯罪构成的适当扩张,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肯定事后行为的概念,有利于丰富行为理论,消除不必要的理论纷争,促进刑法理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9.
减轻处罚的含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行的见解认为,减轻处罚应该和从轻处罚相区别,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较轻的刑罚,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以外判处刑罚,即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这种理解建立在现行的立法基础上,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现行立法关于从轻和减轻的规定,却没有把握二者的制度宗旨,二者不是任由法官自由裁量的价值判断,必须作为方法问题在刑法典中明确规定,减轻处罚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80.
在刑事司法中适用环境修复责任契合“运用司法手段修复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具有“惩罚犯罪和修复损害”的双重责任功能,顺应“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功能融合”的发展趋势,是符合法律责任规律的制度安排。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环境修复责任得到多元化适用,但也面临“法律依据不足”的困境,存在“责任性质认知困惑、责任方式适用混乱、超越司法职权边界、滋生裁量失控风险”等问题。就适用方式而言,提倡将环境修复作为量刑情节、非刑罚处罚措施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方式予以适用,并通过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等司法制度,为环境修复责任提供多元适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