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3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15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840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1732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81.
40多年前 ,石钟健先生对白族历史上的白文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近 2 0年来 ,又有不少学者对白文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搜集到的新材料和对云南地方史志、云南佛教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明确定义白族白文的基础上 ,对白文的著作分类、特点、历史源流、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与石钟健等先生不尽相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82.
公元前后的国内环境对佛教入华及传播极为有利,这些有利条件包括:汉代对外联系的扩大,社会的动乱与苦难,方术迷信与黄老之道的盛行,传统儒学的危机及魏晋玄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883.
本文从白族丧葬习俗、文字的兴起、起名习俗的变化以及神话传说的演变四个方面,讨论了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与白族文化的关系,对白族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因素进行了剖析,为学术界进一步认识白族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84.
自清末以迄近年,成都万佛寺遗赴及其周围地区陆续出土了数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在南朝佛教造像实物相对缺乏的今天,这些造像对研究南朝佛教造像的演进以及南北朝造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主要探讨了这些赞赏像中的外来风格-秣菟罗风格的来源问题,认为其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建康地区,但西北地区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从而揭示出南北朝时期四川佛教艺术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885.
佛像原本是佛教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它们展示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佛教文化的巨大魅力,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本文简要分析了佛教佛像的起源、发展及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窖藏佛像情况。  相似文献   
886.
中国佛教与审美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作为一般宗教 ,与艺术、审美具有天然亲和关系 ,而东渐后的佛教逐渐为本土文化所同化 ,变异为一种准宗教 ,与儒、道对立互补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拉近了它与审美的关系。佛教与审美互相渗透 ,审美使中国佛教成为具有美感的宗教 ,中国佛教则带给古代中国诗学、美学一股活泼泼的灵动之气 ,并最终影响了中国古代诗学、美学的风格与走向  相似文献   
887.
宋代寺院生活的世俗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在宋代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实现了从注重智慧解脱到全面融入国情民俗的气质转型,其直接原因是佛教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自身在修行等寺院佛事活动方面所作的社会调整。因此,寺院生活特征是探讨佛教转型及民俗佛教形成的契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888.
北魏时期 ,洛阳是全国寺院最集中的地区 ,其原因在于这一地区的寺院具有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形成途径。众多的寺院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拥有庞大的寺院经济 ;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洛阳寺院的社会生活又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889.
通过塔在佛教传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论述了受地区和民族的不同文化影响 ,塔形演变所蕴含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890.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 ,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论体系乃至行为、生活等都与儒学发生冲突 ,儒学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的角度对佛教进行了批评 ,佛教对此也作出了回应 ,批评与回应的焦点和重点是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