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5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第一条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民办学校的收费行为,保障民办学校和受教育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机构以外的杜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 为了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提供服务,根据就业促进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4.
《循环农业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大力推进循环农业经济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构建与完善必须依赖于完备的法律体系的规范和保障。作者对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立法意义、立法目的、技术支撑和推广模式、发展体制和法制环境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为制定我国《循环农业经济促进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在"公"与"民"的平等、回报、产权、税收、营利等民办教育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上,人们尚存疑问与异议;在社会教育权的观念确认、建立完善的法制化环境、根本转变政府的观念和权力运行方式、建立社会中介组织以及民办学校自身建设上,人们还有许多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敏 《兰州学刊》2010,(12):106-108,140
我国电影法的制定已经呼吁近30年。2010年3月,更名后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立法调研工作正式启动,但社会各界的讨论和理论研究尚未展开。全面认识和理性分析立法背景是科学立法的第一步。对韩国《电影振兴法》立法背景的考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我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是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电影产业化改革深化、现行电影法体系庞杂混乱、宪法监督和司法审查无力、电影审查制度改革呼声强烈、电影社团作用有限等一系列背景因素下启动立法的。这使《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制定既具备有利条件,又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7.
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乡村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乡村振兴促进法要调解的关系,由此决定了这部法律是发展促进法,以规划和干预促进农业农村农民振兴,依法促进农民发展权的实现,依法调整城乡、工农关系,依法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依法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关键是依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依法促进人口与人才振兴协同发展,依法保障城乡融合发展,依法促进乡村特色发展,依法进行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规范一直是法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法律概念采取纯粹分析实证主义方法已较难走出现实困局,应采取"形式分析路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11部促进法为分析样本,选择19个"表征性语词"进行搜索统计研究,进而提出促进法规范的分类和构成要素,并分析"规范主体"选择的原因,旨在探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法律规范的具体化、个性化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行动规范,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推进共同富裕成为诠释执政党治国理政奋斗历程的最佳注解。劳动创造幸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绿色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医养结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在共同富裕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佳的人权表达。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遵循,扩大社会公众参与范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路径,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促进法是关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蕴含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立法。生态文明促进法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维护生态系统整体利益,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合理期待,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使生态文明观内化于社会机体。生态文明促进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凸显自然生态系统的固有价值,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指引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引领整部立法的结构布局和制度体系。生态文明促进法的法律制度要与基本原则相互呼应,与既有政策相互协调,既要体现生态文明的价值意蕴,对现行成熟的制度进行整合和完善;又要注重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使制度之间互相衔接,提升制度体系的自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