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86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71篇 |
劳动科学 | 21篇 |
民族学 | 42篇 |
人才学 | 161篇 |
人口学 | 26篇 |
丛书文集 | 1010篇 |
理论方法论 | 274篇 |
综合类 | 1675篇 |
社会学 | 614篇 |
统计学 | 2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15篇 |
2021年 | 228篇 |
2020年 | 181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349篇 |
2013年 | 245篇 |
2012年 | 279篇 |
2011年 | 367篇 |
2010年 | 398篇 |
2009年 | 429篇 |
2008年 | 350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187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面对诸多全球困境,当代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思提出了"全球伦理"理论。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从生产、生活的现实视角出发,提出了世界历史观。在此,我们可以世界历史观为一独特视角审视与考察"全球伦理"理论,凸现其理论价值与意义,揭示其局限与薄弱之处,并引发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2.
热浪袭人:全球变暖与美国大平原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大平原的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第一,如果对一种气候不能充分理解或充分接受,就很难适应这一气候.第二,试图通过技术控制自然,是一种不充分的、短期的适应方法.第三,避免1930年代的灾难再次发生的最好策略.是使大平原的更多地区保留自然的、农业开发之前的那种状态.第四,实现对气候的最佳适应,永远不可能仅仅依靠私有制或商业思想,也不能仅仅通过建立慷慨的政府救助计划,对遭受旱灾的经营者予以赔偿.人类需要做的是文化必须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83.
当今世界全球性治理危机一方面集中地体现在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弊端的全面爆发;另一方面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浪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治理的难度。阿玛蒂亚·森和玛莎·努斯鲍姆以人类繁荣为宗旨,努力超越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二元对立,寻求一种将有尊严的人类生活包含在内的"能力路径",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但由于该方案没有涉及全球经济、权力等核心议题,从而存在一定的缺陷。人类命运共同体范式以马克思"类存在"哲学为理论落脚点,超越以往全球治理的"能力路径"以及其他方案中存在的固有的对立和藩篱,寻求多元基础上的互利共赢、对话协商,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84.
8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作中提出全球史观的概念,至今风靡一时。但是全球史观究竟是一史学理想,还是史学方法,却尚无定论。基于斯氏全球史观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从斯氏全球史观引发的思考,可以认定,全球史观不能算作史学方法的新创造,而是传统史家一以贯之的史学理想,这个理想换了一层新衣,即史家对新千年人类普遍焦虑与迷茫的一种应对与安抚。 相似文献
86.
90年代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改变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经营的环境。这些变化主要包括: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等。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了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对外投资决策模式、组织结构等诸方面的变化。复合一体化战略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主要战略形式;并购和联盟的作用日益突出,跨国战略联盟形成,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网络型组织结构成为跨国公司适应全球化生产和竞争的新的组织结构。这些变化已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7.
88.
通过使用全球货物贸易数据,在全球贸易框架下讨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和全球货物贸易体系的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计算出世界各国对中国(和美国)关税清单涉及的美国(和中国)产品的替代程度。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在贸易摩擦中受到的影响最大,能替代中美在彼此进口结构中的地位的国家屈指可数。此外,至少在短期内,中国产品在美国的贸易体系中的可替代度大幅度低于美国产品在中国贸易体系中的可替代度。特别是那些双边贸易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重点产品",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恐难以从其他国家找到等质等量的贸易对象。 相似文献
89.
90.
在经贸领域,国际制度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国际形势与美国实力的变迁同步演化,经历了由盛及衰的四个阶段。二战后,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关贸总协定为中心,确立单极垄断的贸易治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采用西方大国协调模式来延缓其制度霸权的衰落。冷战后,世贸组织成立并实现成员大扩容,多哈回合陷入困局,美国推动制度霸权升级,以区域性协定和新议题规则的拓展打造平行体系,形成"碎片式分治"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治理失灵,美国制度霸权陷入困境,世贸组织进入南北对峙格局。当前,世贸组织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首要共识。作为贸易大国,中国明确参与全球治理的角色定位,提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新理念、新倡议与新方案,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公平与有序。多边贸易治理模式在短期内以"大国博弈""大国竞合"为主,中长期趋向"大国协调""南北共治""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