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9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63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89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为以农地产权为抵押来获得贷款的农地金融,在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实践,是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的一个重要制度。我国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这一制度突破为盘活农村资源,解决农村资金困难打开了空间。详细梳理了德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架构、发展进程以及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这些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2.
张掖市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掖市为例,在深入调研和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张掖市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规模经营面积和地区不断增加,规模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经营形式多样化,规模经营以制种为主等;分析了张掖市农地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户对国家倡导的土地政策和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农地所有权界定不清;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农地规模化经营缺乏持久稳定性等;并结合张掖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3.
运用2014年陕西、宁夏两省249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以农地规模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土地规模。研究发现:农地规模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呈倒U型影响,高陵、平罗地区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的最优土地规模分别为12.67亩、56.50亩,分别是当地户均农地规模的2.68倍、3.00倍,农业主导产业差异导致最优土地规模有所不同。总体看来,样本农户的家庭规模、经营类型、往返金融机构的便利程度、金融机构数量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分区域来看,各控制变量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64.
本文基于河南省10个县(市)的50户家庭农场详实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状况、生产规模与经营效益,研究家庭农场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及需求,得出当下生产条件的种粮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以200亩左右效益最优,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亩均年综合效益比农户高200元左右等结论。通过借鉴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历史发展经验,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推动家庭农场发展需要的条件及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5.
为了深化改革现行征地收益分配关系,保障农民权益,本文在农民征地补偿的动态机制和产值倍数法的理论基础上,融入自然、生产和经济条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民征地补偿的短期和长期动态情况。研究发现,良好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以及不断增加的人均GDP和财政支农支出等经济条件能增加农民的征地补偿,但是反映城镇化进程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抑制征地补偿;而在控制自然、生产和经济因素下,农民征地补偿随着征地进程在短期内是增加的,但长期内是递减的,割断了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因此需要改革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土地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以此增加农民征地补偿的收益空间。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以四川省21个乡镇724户农户实际调查为依据,对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比较稳定;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农地转出市场的发育程度高于农地转入市场;同时,还存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细碎化、土地产权制度残缺、土地保障性功能太强、土地流转方式单一和流转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7.
基于生存适应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其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出农地农户占比较低;在反映农民当下生存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民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面积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反映农民未来适应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在城镇落户以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其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年龄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宁夏同心县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的调研与案例访谈,立足自组织视阈讨论农地经营权抵押机理问题.结果表明: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合作社作为典型的自组织贯穿于农地经营权抵押全过程,合作社分别与农户及金融机构缔结合约,链接贷款农户与金融机构两端,合作社作为贷款方和放款方都可信赖的第三方中介融资组织,发挥着枢纽作用,由此通过这种合约治理结构建构农户农地抵押贷款的"同心模式".基于信任和互惠机制,农户与合作社缔结反担保合约是农户获得贷款的前提;金融机构为降低面临的高交易费用并精准识别出合格的贷款对象,与合作社缔结担保合约是其发放贷款的依据;而合作社依托自组织内部的声誉、监督机制以内部代偿的方式处分贷款违约人减少金融机构后顾之忧.基于上述研究讨论自组织作用发挥的边界等问题,并得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9.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政策概念。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来源于农业经济和政治社会两个层面。在中国长时期保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这两个层面均应兼顾。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中农-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具有"适度"的特征,其经营模式兼顾效率和公平,引领农业现代化。国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上,要明确支持新兴的"中农-家庭农场",构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0.
随着现行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益递减,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交易效率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市场交易效率的重要影响,并结合交易效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因素,最后对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