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通过一套包含381家生产类农民合作社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和二值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合作社所在农产品产业链环节的市场结构对其获取议价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的农民合作社普遍还不具备获取议价权的市场条件和规模实力,行业壁垒也难以形成;但是那些成立之初选择经营需求弹性不大的农产品、同业竞争性合作社少、所在地区农民组织化程度高、实施品牌战略的合作社获取议价权的概率明显更高;指出了农民合作社争取更高产业链利益的可能性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民主控制”是国际合作社联盟列出的合作社七原则之一。随着我国合作社不断发展,核心成员控制合作社话语权的治理模式突破了这一原则。依据调研,成员享有的民主权利事项分为入社自愿和退社自由、选举理事长、制定章程以及对生产经营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四个层面,通过探寻不同层面上普通成员享有的和让渡的民主权利范围,发现在合作社内部,成员享有的和让渡的民主权利范围呈现差异性,概念化为“梯次民主”,梯次攀升,民主程度增加,成员享有的民主权利从“进出权”到“选举权”,再到“决策权”,权利范围逐步扩大,让渡的民主权利范围随之缩小。目前,我国多数合作社仍处于低层次“民主梯次”,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民主成本过高影响效率,资本主导合作社发展给予了出资人充分话语权,成员不“自为”与风险不共担。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浙江省农民合作社数据,分析合作社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融资服务的供给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产前和产后服务,其次是融资服务,仅有不足一半的合作社提供了产中服务;提高领导人人力资本和激励领导人有利于合作社各项农业产业链服务供给;扩大成员规模则有利于合作社产后和融资服务供给;外部力量介入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社产后服务供给;优越的市场条件不利于合作社产前和产后服务供给。此外,产品类型对合作社农业产业链服务供给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农民合作社扶贫参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社扶贫参与行为分为参与决策与参与程度两步进行。在产业扶贫参与行为中,拥有政治资本、盈利能力强、获取扶贫信息、有政府扶贫项目有助于合作社扶贫参与决策和提高参与程度;带头人文化程度高、成立年限长、获得贷款对合作社扶贫参与决策有积极作用;带动社员种植规模对合作社扶贫参与程度呈负向影响。在就业扶贫参与行为中,带头人文化程度高、拥有政治资本、成立年限长、盈利能力强、获取扶贫信息和贷款、有政府扶贫项目促进合作社参与扶贫决策,劳动力充足呈负向影响;拥有政治资本、带动社员种植规模大、盈利能力强、获取扶贫信息、有政府扶贫项目,合作社扶贫参与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6.
民以食为天。从2011年的水利建设到2012年的农业科技,鉴于此前中央一号文件九年聚焦"三农",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发布前便吸引着各方的视线。直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将"三农"推到了浪尖。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家表示,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将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无论是成立农业合作社还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都是中国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探索。专家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意味着中国通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中国农民将成为现代农业的最终受益者"。  相似文献   
107.
"农超对接"作为我国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受到广大学者关注。农民合作社作为"农超对接"的主体之一也备受理论界关注,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从"农超对接"的内涵,"农超对接"模式,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绩效、问题、影响因素和推进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措施六个方面对我国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最后针对当前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农民合作社是“农超对接”的中间组织,研究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农产品供给体系优化、支持国家开展“农超对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江西省242个农民合作社的抽样调研数据,基于“农超对接”的“SSCP范式”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8个影响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主要因素,然后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属性、超市市场支配能力、冷链物流支出、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当地经济水平、合作社能力对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以及参与程度均具有显著影响;理事长企业家精神仅对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政府应对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平衡超市与合作社的利益关系,强化涉农贷款,突出理事长在合作社经营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  相似文献   
109.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以哈尔滨市为例,调查研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管理水平、产业化程度及发展预期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明确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作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0.
唐广辉 《决策探索》2010,(12):45-4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推动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太康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求,立足县乡农经人员的技能优势,采取示范创建、规范运作、扶持壮大、有效对接等措施,探索出了一条以合作社为引擎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