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22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826篇
理论方法论   149篇
综合类   1792篇
社会学   199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民事法律责任与国家赔偿责任是不同分类标准下产生的法律概念,两者之间并非水火不容。结合相关法理,以现行法制状况为基础,从解释论的视角对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进行分析,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的性质应界定为民事法律责任。而从赔偿责任承担的角度分析,其又是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2.
认知语言学的“涉身性”特征决定了转喻研究必然已涉及主体的认知心理因素。但观察之下发现,无论是基于结构主义的“指称论”,还是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扩展”理论,都只是强调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概念对应,而较少考虑到认知主体的意识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从心智哲学的意向性理论出发,通过对转喻的本质性特征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转喻意向性解释的三原则,并进而建构了一个转喻的意向性解释框架来对同一本体为何会产生不同喻体的问题加以说明。研究表明,转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是一种“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决定本体以何种语言形式(喻体)进行表达的是认知主体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103.
敦煌变文中存在众多的俗语词和方言词,不明白这些词语的词义就会造成对原文的错误理解。文章考释了5个西部俗语词和方言词,“安不离危”的“离”当是“虑”,西北方音同音。“服子”就是“肿块”。“惨面”就是“刺面”。“峻削”、“头尖”就是“聪明”。  相似文献   
104.
仲裁是解决国内外经济贸易争端的有效方式。我国现行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仲裁立法相比较过于严格 ,不利于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建议立法和司法对仲裁协议应从宽解释 ;严格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5.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其创始人孔德那里并不明确.只有到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问世以后,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但应该如何选择研究对象、界定研究概念、运用具体的研究方法,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的这些研究方法奠定了西方社会学方法论的基础.今天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个案法、观察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定性法、定量法等等早已运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但这些方法无一不是以包括涂尔干等人的方法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6.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我们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  相似文献   
107.
论合同的解释及漏洞补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同解释规则本质上属于裁判规则,构成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合同解释的基础和对象、法官在合同解释中的地位,并结合当今最新立法、司法及法学理论,对合同解释规则给予了全面且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何谓"解释"?何谓"改变?"在意识形态批判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从"解释"的维度过渡到"改变"的维度的?时至今日,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依旧不太完善,这不仅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沦为了呆板的说教,也助长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嚣张气焰。可见,基于马克思的原著文本,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9.
证伪主义及经济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使命是什么?这是当前许多经济学者所关心和争论的问题。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证伪主义要求任何理论(假说)要成为科学,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可能被事实推翻却没有被推翻,也就是假说必须得到真实世界的检验,必须能够解释真实世界。经过分析表明,经济学要成为科学必须满足科学划界观的要求,必须能解释世界,得出可被经验验证的假说,也就是说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解释世界、推测行为。同时,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恰恰就体现于经济学能对世界上存在的大量经济现象和人类行为作出可被经验验证的解释上,体现于其释能力和推测能力的不断提高上。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此外,还提出了进行经济解释的一般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10.
法定证据种类的传统解释应当受到质疑。传统解释选择了一种“大诉讼”场域的解释视角,将证据保全资料与被保全的证据视为同一证据种类。这种观点模糊了不同证据种类之间的逻辑界限,导致人证类证据难以确定,助长了刑事审判证据运用的书面化、电子化现象,并使当事人一方形成的证据保全资料无法取得证据资格。要想突破传统解释面临的困境,必须将解释的视角转向审判场域,在修正证据种类概念的基础上,重新界定证据保全资料的证据种类与证据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