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57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口号。年鉴的编纂出版,表面看似乎不存在浪费的问题,但仔细分析,从开始布置编纂任务,到一步一步地审稿定稿,再到印刷装订出版发行,都在使用着木材、水、电、石油等资源。这个过程,就存在节约和浪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5):117-117
《青岛年鉴》(2009)(总第22卷)于2009年8月出版发行。该书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管、青岛市史志办公室主办、青岛年鉴社编辑出版。全书分设20个栏目:1.特载;2.市情综述;  相似文献   
43.
何火权 《南方论刊》2009,(12):95-95,92
多年来,作为我市特色文化的重要品牌——冼夫人文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都希望能有一本收录古今、兼容各家的资料性书籍。现在,随着《冼夫人文化全书》(以下简称《全书》)的出版发行,这一愿望已成为现实。这样一本涵括冼夫人研究丰富资料的《全书》,必然为我市更好地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立下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44.
本期导读     
《阴山学刊》2009,22(3):1-1
《阴山学刊》自1982年创刊至今,已出版发行了99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9”被誉为至尊,代表着凝聚力与生生不息,同时数字“9”还有长长久久之意。“9”是奇数中最大的数,表示“多”,由“无限”演化为“神圣”。所以,古代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尊贵,便竭力把自己跟“9”联系在一起,如紫禁城里的房屋有9999间;天安门城楼正面宽9间,门上装有9路门钉,  相似文献   
45.
新年寄语     
刚刚向值得回忆和眷念的去岁告别,又匆匆与令人憧憬和期待的新年相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向关心支持本刊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祝福!向为本刊组稿撰稿、审稿编辑和出版发行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体同仁致以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46.
王亚栋 《职业》2009,(2):72-72
由张小建同志主编,集一批亲身参与和亲眼见证中国就业改革发展三十年历程的同志共同精心编写的《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一书付梓了。全书采取历史叙事,综合评论,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亲历者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对工作演进的思考,运用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7.
樊泽民 《山西老年》2009,(12):46-47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这种词组或短句就是一种生动的语言艺术。我在查找成语典故时,见成语词条中引用毛泽东之言作成语例名的不少,为了探个究竟,将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发行的《成语大  相似文献   
48.
编纂辞书,既是对已往学科知识的集大成和总结,又是对未来学科发展的奠基和促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宗教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一些民族宗教方面的大型辞书编纂工作也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49.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苏东斌教授编著的《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断录》一书,2010年初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72.4万字,分为四篇:第一篇,导论大选择、大转折:  相似文献   
50.
三年前,震惊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震中汶川”山河破碎、遍地废墟、生灵涂炭、满目疮痍,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损失,广大群众面临着空前未有的生存危机。三年后,“震中汶川”脱胎换骨,城乡发展水平跨越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