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0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孔子是否删改过<诗经>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肯定派与否定派各执一词,但似乎都找不到充足理由使人信服.本文将近年来双方所执的观点分别作了简要的梳理,认为肯定派依托<诗经>文本和先秦典籍,其理由更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72.
“信”的问题是中西翻译理论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在当今盛行多元理论的同时,不应丢弃这一传统译论。本文以“信”的翻译原则出发,探讨文学翻译在遣词和风格方面的“信”度失缺,旨在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并能以“信”的角度进一步审视译作,从而规范文学翻译市场,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3.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05,25(1):45-51
在既往的红学研究中,多数论者认为,贾母是林黛玉婚姻悲剧的主要制造者之一。然而,从贾母为贾宝玉所定择偶标准来看,她的婚姻观是相当开明的,从未限制过某人的自由。对照宏著内容,她始终是林黛玉的呵护人。值得遗憾的是,她对林黛玉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人生指导和培养教育,使其不良性格未得到些许纠正。林黛玉自身所具有的孤傲自许、目无下尘、褊狭尖刻、小性儿等不适应社会人生的乖张性格是导致其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强加在贾母头上的破坏林黛玉婚姻的恶名应予洗雪。林黛玉自身极难适应社会人生的癖性可资后人镜鉴。  相似文献   
74.
新昆山腔的曲律规范与汤显祖剧作的"失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魏良辅的改造,新昆山腔具备了“磨调”的唱法和“转喉”的发声技巧,并对曲唱的字声提出了规范要求。而沈璟又在曲谱上对它进行更为苛刘的限定,反使之成为传奇的束缚,限制了剧作家的才情。对唱腔曲牌的“犯律”并不始于汤显祖,只是平仄和押韵的不谐,不方便以吴语为基础的昆腔“转喉”的唱法。因此被吴中文人指责为“失律”。  相似文献   
75.
关于元稹与薛涛的情爱关系,在元薛时代就已流传开来,元稹的好友白居易,以及李德裕、刘禹锡等人的诗歌中都涉及到这一点。三十年代的几部关于妇女的文学专著,如谭正壁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梁乙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纲》、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对此也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6.
77.
78.
微博时代,传媒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舆论批评的风险。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差、新闻报道的质量欠佳、突发事件报道缺乏核心信息,所有这些都可能引发相应的媒体事件,使新闻媒体陷入尴尬的境地,进而造成传媒业的声誉受损。2014年3月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原创性新闻少,核心信息全部由西方媒体调查后披露,导致国内媒体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从媒体舆情管理的角度看,媒体事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媒体可以通过相应的舆情预警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提升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9.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失独老人正在逐步增加。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目前对失独老人的精神关怀,主要是由民间互助团体来承担,这些团体有着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有的地方经济扶助不到位。国家应该在制度保障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管理主体,制定动态化的养老扶助标准,采取分级负担的方法制定差异性的补贴方案,依靠社区建立失独者养老院以解决失独老人面临的经济、精神的问题,让失独老人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80.
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生子女家庭是一种高风险的家庭型态,承受着家庭中唯一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伤残、患病夭折等风险,以及家庭结构的缺损甚至瓦解的风险。丧失独生子女的父母,不仅面临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精神缺失、经济返贫,还担忧未来如何养老、由谁养老等现实问题。虽然国家针对失独家庭给予一定的扶助金,但随着物价的高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生活情况,国家给予的扶助金根本无法解决失独父母的医疗、养老保障问题,这也是失独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两个视角分析失独家庭主要面临养老困境,并提出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提高扶助标准、建立健全的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及服务体系、放宽收养政策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的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