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除却心头火     
《现代交际》2005,(2):60-60
有位久战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战争,专程到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 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相似文献   
52.
心净国土净     
《现代交际》2005,(2):61-61
晚上,七里禅师在诵经时,有一强盗手拿利刃进来恐吓道:"把钱拿来,否则这把刀就结束你的命!" 禅师头也不回,安然说道:"不要急,钱在那边抽屉里,自己去拿。" 强盗搜刮一空,正待转身离去,七里禅师就说:"不要全部拿去,留一些我明天买花供佛。" 强盗离开时,禅师又说:"收了人家的钱,不说声谢谢就走了吗?"  相似文献   
53.
心莫造罪     
看到一个有关禅的小故事.说一个居士问一禅师:“船夫载客过江.船行时,在沙滩上轧死很多螃蟹。这是乘客的过错还是船夫的过错?…‘这不是船夫的过错也不是乘客的过错。”禅师回答。居士又问:“那究竟是谁的过错呢?”“是你的过错!”禅师两眼圆睁,大声对某居士说.“心莫造罪.陷人入罪才真正有罪!”  相似文献   
54.
生活的智慧     
贾易 《老年世界》2008,(18):30-30
有个故事说: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时间种植兰花。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兰花。弟子一次浇水时,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兰花盆也摔碎了。他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智觉禅师自行录>缘起的考辨,指出<自行录>乃廷寿自述,其剃度弟子行明记录整理,后来流通的<自行录>又经释文冲重新校订;<自行录>序言既非延寿所作,亦非文冲所写,应是行明所撰;并介绍了延寿与行明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文章还通过对<自行录>所载一百八件佛事的分类归纳分析,论述了<自行录>所体现的延寿大师的僧范形象,及其融合思想在其行持中的履践,强调了延寿理事圆融、解行并进、言行一致的高僧本色;探讨了<自行录>在如实认识廷寿融合特色方面的特殊意义,它有助于厘清延寿研究中的某些争论问题和模糊观点,如它可从延寿自行这一侧面说明"禅净四料简"很可能是廷寿诸多已经佚失的著述中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56.
前此对杨黼家世和生平有不同的解读,但根据不足.杨黼为杨保“妹之子”,亦是杨保的养子.新发现资料证明杨保为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左右生人,可推定杨黼生活的主要年代为明永乐到成化年间(公元1403-1487).杨保在世时,杨黼已到四川参访过临济宗祖师无际.在隐居鸡足山之前,他曾以“教读儒士”的身份活动过一段时间,并非终身都是隐士.  相似文献   
57.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苏俄研究专家陆南泉先生参与主编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新华出版社2010年出版)在读者中引发了普遍关注;2011年,他的《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让读者对苏联崩溃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思索;2012年,陆先生参与主编的《苏东剧变之后》(新华出版社2012年出版),对苏联解体之后的各国变化和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再次引发了读者关注。陆南泉先生是如何走上学术之路的?他对于苏联各个时期的政治得失有何评价?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本刊特约记者张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58.
孙道荣 《可乐》2010,(2):40-40
在日本,有一位伟大的女禅师,名叫慧春。 慧春很年轻就出家了。当时,日本还没有专给尼姑修行的庵堂,她只好和20名和尚一起,在一位禅师座下习禅。  相似文献   
59.
为心灵保鲜     
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用花香供佛,来世当得到庄严相貌的佛报。"  相似文献   
60.
瀑布     
赏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李忱即帝位之前,因武宗嫉之,曾遁迹为僧。一日与禅师在庐山观瀑,禅师有意试探李忱心志,提出共作连句而先咏二句曰:“干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应声续作二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