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579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626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2496篇
社会学   210篇
统计学   54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运用矩阵方法,研究了特殊的Toeplitz矩阵A和n阶幂零矩阵在相似变换下的广义逆,得到了Toeplitz矩阵的一些性质,并用这些性质刻画了幂零矩阵A在相似变换下的广义逆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72.
数字化技术引致人类社会划时代的变革及人的理性行为选择方式质的飞跃,由此形成了新的生产要素、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等,并驱动了经济的微观基础发生根本性变革。数字平台厂商(DPM)是这种根本性变革的主要载体,其竞争与垄断方式也出现根本性变化。DPM的本质特征是网络效应,DPM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策展机制的竞争。策展机制是指通过数字化智能技术进行有效的内外治理,拓展与深化积极网络效应,减少消极网络效应。DPM若没有网络规模难以成功,但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的DPM同样可能出现凹型崩溃。所以,传统经济理论中的市场结构、市场占有率、市场支配地位等概念并不适于评估DPM是否垄断,而可竞争性则是一个可选择的概念。当前,对于平台厂商反垄断的治理和监管,重点应放在促进DPM的创新、可竞争性和行为规范上。  相似文献   
73.
不同于语词层面,中国菜名在语音层面表现为极强的不可译性。这是因为人们在接受外语概念时尽可能回避语音直接引入,而总是希望用本民族语言的原有概念来表述或解释外来概念。这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导致语言在语音层面极强的不可译性。然而,当原语的一个概念在译语无法找到对应的概念表达,甚至很难用译语对它作出很好的解释时,语音的直接切入则是更好的办法。中国菜名语音层面的不可译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可以转化的,中国菜名翻译实践中不乏这样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74.
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口述作品是受法律保护的作品之一,由于其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争端案例很少,所以大家对口述作品的争议很少,即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引发很大的问题,但口述作品因为其没有任何物资载体而与其它作品大不相同,在可复制性上有较大的问题,很难去保护它.本文基于著作权理论,提出一些完善该类作品的建议,从而提出如何更好的保护这类作品.  相似文献   
75.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有效地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本文拟以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及Canal&Swain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为基础来探讨外语专业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而对外语专业听说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
通过运用文化认知理论,阐释谚语的可译性问题,旨在为文化承载词语的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理解和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谚语,是因为人类有共享的认知标准。认知理论的介入使人们对翻译的认识,特别是对文化承载词语的翻译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77.
卜巧玲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67-68,108
从解构主义对文本终极意义否定的角度,针对文本是否存在"终极意义",借鉴当代文化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解释学的一些理论,结合翻译研究中有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研究结果,探讨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提出了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活动中同时存在的一对矛盾体,是语言之间共性和个性的体现。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对立统一使得同一原作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译本,从而给文学翻译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看待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8.
语言不可译性以语言独特性为前提,蕴含着对语言与语言共同体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精神特质等因素之间对应关系的认同。对可译性的主张是以否定上述对应关系为前提,实际上是对不可译性的存在前提的忽略与回避。不可译性与可译性之间表面的对立所遮蔽的是二者对语言不同层面的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9.
由于在现实经济中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持有风险资产,且长期以来我国持股家庭和个人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利用实际经济中的总消费数据对"股票溢酬之谜"进行实证分析存在严重的缺陷。利用我国证券市场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作为完全市场框架下CCAPM中红利和消费增长的代理变量,对"股票溢酬之谜"进行检验发现,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符合前人经验研究,我国市场并不存在"股票溢酬之谜"。  相似文献   
80.
休谟的空间理论及其心理原子主义表明,构成空间表象的最小的不可分的原子印象之间不存在实存的因果联系,这导致对空间对象的表象不可能.体谟的这些思想对于理解康德如何回答体谟的问题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