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5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58篇 |
社会学 | 32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政府责任问题不仅是宪法、行政法研究的问题,而且应当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比较政府采用干预、参与两种方式介入经济活动,政府作为当事人参与经济活动承担法律责任似乎毋庸置疑。通过比较中国《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和法国《可抗辩居住权法案》,可以看出:政府保障"住有所居"中承担的责任是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责任,应当是一种对外而不是对内的责任,是财产责任而不是行政责任;实现政府责任需要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2.
把儒教放在更广阔的视野(如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方面)来考察,儒教的宗教信仰核心为“敬天法祖”。宗教的西者的地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儒教享有君主制下独占的特权,神权皇权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3.
梅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24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这一用语可以兼容“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为我国建立、完善环境责任制度铺就了民事基本法的基础。生态破坏责任兼具公法性质与私法性质。因其受害对象的特殊性、确定责任的复杂性、承担责任的迫切性与艰巨性,故以公法性质的责任为主要内容。其借助民事责任“外壳”的内容在民法典中有所规定,体现了环境时代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接纳生态破坏责任所做的制度创新。其全面入法,还需要环境法针对生态破坏确立预防责任、监管责任、社会责任,实现环境法与民法的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54.
55.
我国现在因老龄化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积极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笔者结合当前养老保障体系探讨老有所养,老有所保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6.
黄利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
住宅不受侵犯虽为多国宪法所明确规定,但对住宅的宪法解释并不一致,多数国家和地区以私生活或合理隐私期待标准来解释住宅,涵盖的范围较广,而我国大陆以居住性标准来解释住宅,涵盖的范围较窄.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发展的需要以及住宅不受侵犯权所保护的实质法益,我国大陆应转换对住宅的宪法解释标准,即从居住性标准转换到私生活或合理隐私期待的标准,其具体形态应包括居住性住宅和与私生活相关联的非居住性住宅. 相似文献
57.
陈抱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杭州有所追悼而作”,是一组由16首七言绝句构成的悼念情人的诗歌。由于情事隐秘,作者不得不写得扑朔迷离。本文依据龚自珍的生平遭遇,以及龚氏诗文中的一些可资参证的材料,对这组诗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考释。悼诗写得沉痛真切,原于作者恋情的深挚,也与作者理想的失落密切相关。在古典悼亡诗歌中,它应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8.
59.
论张抗抗作品主体意识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艳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107-111
张抗抗的文学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初。在这三个阶段,体现在作品中的主体意识也有所不同。本文按照三个阶段,结合该时期的作品,对主要文学形象进行详细解读,对张抗抗作品主体意识的流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0.
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社会体制改革的"五有"目标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被明确提出,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的实现,保证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社会体制改革工作已被提上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这也是保证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由之路。一、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有所教"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建设人才强国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五有”目标的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