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082篇
理论方法论   190篇
综合类   2239篇
社会学   20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徐松 《职业》2016,(29)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国家需要技能人才",在淄博市技师学院开学典礼上,院长刘兆东以"工匠精神"为主题,为全院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相关部门负责人、全体师生40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以"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开头,结合大国工匠案例和学院优秀师生事迹,刘兆东院长娓娓道来,阐述了"精益求精、执著专注"的工匠精神内涵,工匠精神与"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匠心筑梦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782.
阎真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对现实与生存描写最有穿透力的作家之一.小说《活着之上》获得首届路遥文学奖,这既是对作家个人创作的肯定,也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肯定.《活着之上》将笔触深入到高校生活之中,塑造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阎真敢于直面现实生活,用艺术之刀解剖高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打开了一个新的书写之门,这正是《活着之上》这部小说在题材上的价值所在;同时对于现实与理想,生存之下与活着之上的思考,对人性的书写,是其小说的意义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83.
我的小说与我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我所在城市国有企业普通工人的命运际遇息息相关,长篇小说《苦楝树》的主人公吴满的原型,就出自我所在的湘潭中环水务三水厂;长篇小说《工厂工会》的主线,则是我所在城市湘潭湘钢梅塞尔公司一位工会主席的真实故事.我的创作聚焦于底层生活,表现的是普通工人在当代社会变革中承受的苦难和失落,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情的善良和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784.
高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与变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熟程度以及高等学校的职能活动,决定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学校管理的决策主体,行政人员只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辅助性力量。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行政权力主导”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高校已经根深蒂固,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现实要求用“教师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新管理理念来指导高校的改革,并通过改革来强化这种新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785.
腐败这一社会政治现象,它受制于政治制度、所有制形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传统.民主政治和专制政治下反腐败的方式、效果、持久性有明显的差别;公有制并不是腐败的温床,公有制社会只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和腐败预警系统,完全可以抑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转型社会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同时,还必须发挥政治手段和道德教化在反腐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6.
人性复归的召唤──简论惠特曼《草叶集》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从作者的基本思想和创作意图以及个人生活经历方面揭示了《草叶集》的思想蕴含,即从民主和全体的角度来歌唱个人,歌唱物质的、精神的、历史的个人,歌唱宇宙万物,呼唤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787.
杰克·伦敦的小说始终关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早期作品的代表,作者通过一只名叫巴克的狼狗的所见将文明社会人们的虚伪和残暴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788.
刘绿宇 《南都学坛》2006,26(6):73-75
希腊神话是美妙的,它的美是纯粹的、乐观的,没有一点儿人生的凄苦、时世的险恶或惩恶扬善、拯救人类的说教,显示出浪漫的古希腊人“审美重于道德”的价值取向;希腊神话是原欲人性的礼赞,它歌颂性爱、赞美肉体,体现了古希腊人“人性、人权高于一切”的哲学观念和“真即美”的审美标准;希腊神话是乐观主义的源泉,体现出他们为人处世的快乐原则,也表明着古希腊“没有罪恶感”的社会初始阶段特征;希腊神话是力量的颂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抗争意识、尚武精神和个人荣誉感,从而演化出西方后世强烈的个体意识……神话的形式会消亡,但它的精神会转化为文化形态而得以存在,得以流传。  相似文献   
789.
刘京希  Zhu Yuan 《孔学堂》2022,(1):28-37+130-139
普遍人性及由此所推展而来的不同人性观,是人类社会诸般制度赖以演进与建构的出发点。故而,人性及相应的人性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多样态制度演进或设计,无疑具有形上本源性意义和规训作用。既往,“性善论”和“性恶论”牢牢占据人性观的两大制高点,因此,一直以来,涉及“性善论”和“性恶论”两大人性观及各自与制度演进或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外学界用力甚笃。实则,人性并非“性善”和“性恶”之间简单机械的对极性存在,而是复杂多元的结构性实存。在此复杂多元结构体系之中,“性本私”和相应的“性私论”人性观,更加趋近于人性的本真或本质,由此而引申出的人性的自利属性与制度演进或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大有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开掘的余地。  相似文献   
790.
新时期以来,"文学是人学"命题广获接受,文学表现人性及其与现实社会、时代政治无关的纯艺术观点盛行。然而梳理相关理论概念的建构论争史,可知此类观点与长期形成的文坛基本共识——文学通过人生描写以表现人性——颇有距离。周作人基于人类进化观点建立了融合兽性和神性的人性观,以"人间本位主义"、记录研究"人生诸问题"等表述,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并将传统的"人生主义"视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木本水源"。夏济安、夏志清兄弟将周氏"人的文学"理念传衍到台湾,提倡从新旧过渡时期的道德演变中展现复杂人性,主张以捕捉描写"人间的冲突悲苦"作为衡文准则,明确反对以审美形式、艺术性等作为评价标准。梁实秋的人性论具有两个版本:在台湾影响正面的"人生三境界"说与周作人相似,将人性定位于兽性与神性之间;早年与左翼作家争论而抛出抽象人性论,则暴露了梁实秋畏惧工农运动的阶级立场和悖离时代语境的思想弱点。相似一幕也曾在台湾文坛重演。上述过程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宝库,其启示包括:"文学是人学"仅强调"人性"是不够的,须将"人生"描写作为其最主要的内涵和不可或缺的维度,如此才能趋近文学的本质规律,也切近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