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坚定政治信念,凸现忠诚——突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核心要求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同志为我军确立的最根本的建军原则,是我军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灵  相似文献   
13.
纪敏 《经营管理者》2009,(23):292-292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时期所焕发出来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本文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个重大的政治和实践问题。要坚定政治信念,就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样才能当历史之大任,受人民之重托。  相似文献   
1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发出《关于对向志雄同志追记一等功的决定》。《决定》中说,向志雄同志政治立场鲜明,理想信念坚定,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全身心投入劳动保障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事迹客观真实、生动感人。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6.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坚持不移实施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努力建设三大基地,抓紧解决三大问题,大力推进三个集中,精心培育三大市场,强化三大基础建设,完善三大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今后一段时期贯穿璧山县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7.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与充满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所在,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强大精神支柱与无穷力量源泉。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方兴未艾的发展前景,面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既是一个需要从思想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和作出正确回答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建新 《中华魂》2022,(2):43-44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女性学者小说家的小说创作同其理论研究一样,极富特色。她们的作品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隐约见出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信念坚定到困惑迷惘直至悲哀无奈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候长青 《西部观察》2002,(11):18-19
茅坪——百万大移民的第一道起跑线。《九歌》、《天问》、《桔颂》——屈原,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岂知到了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的交汇处,屈原的子孙们就放弃了秭归城,捧着屈原的精神财富移师茅坪。以一种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打造出一座新秭归!船行峡江,但见屈原仍坚定地立于山上注视远方——隔江之下的茅坪,在三峡大坝建设工地的灯火辉映下让《九歌》入云,《天问》入江,《桔颂》成吟。让安居茅坪的生灵从甜梦中体验现实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