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于"作为介词出现的时间早于"於","於"借为介词后逐渐占据优势,在战国传世文献中出现了"于"和"於"并用的现象,随着语言的应用、发展,"於"曾经一度取代了"于"。本文以出土文献《战国纵横家书》为语料,分析了其中介词"于""於"用法的异同,以管窥战国中后期介词"于""於"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2.
《人生与伴侣》2010,(6):5-5
这是一封说普通又不普通的家书,写信的人叫邓超,是宁波大学商学院的学生,青海西宁人。他的父亲叫邓尔平,常年在玉树工作,是当地政府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相似文献   
73.
新年家书     
《新少年》2009,(1):11-11
全校少先队员朋友们,我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新年好!当新年到来之际,伤叫门的父母从四面八方给我打来了电话。从他们的电话中,我知道了,你们的父母有的正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收购废品,有的在市民的新房里进行装修,还有的在建筑工地上忙东忙西,地铁工地仍有他们的身影,新市区的马路和桥梁,  相似文献   
74.
父亲的家书     
去年元旦,我再次收到父亲的来信。那苍劲而熟悉的字体,如父亲刚毅的性格。书信的大致内容是希望我带妻儿早点回江西过春节。 父亲自小家境贫困,没上过一天学堂。年轻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他那双粗糙的大手挥过锄、犁过地、编过筐、扛过枪、入党时宣过誓、战场上受过伤……唯独没有拿过笔。  相似文献   
75.
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其内容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撰写并呈献于君主的他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这些文书内容是经后人抄写整理编辑而成的,它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纵横家亲自上传给君主,由史官保存,后交与编写者;另一个是散见于社会上的部分纵横家上书,被门人弟子抄录或被追随者抄录保存,后又辗转到编写者手里。它的形成原因有两个:战国时期争霸活动的需要、选官制度的缺失、个体精神的释放等,应该是这些上行文书形成的主要社会原因,而为回复君命、为传递情报、为仕途升迁等,应该是这些上行文书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6.
滕久明  滕久昕 《中华魂》2012,(21):55-57
亲爱的伯母、亲爱的妈妈: 清明时节,烟雨蒙蒙,草小含悲。我们献上鲜花,泪湿墓碑,燃香忆故,声咽肠断。不尽的思念穿越时空,绵绵的亲情沟通阴阳。这一刻,我们的热泪不断地流淌,心中的话语尽情地倾诉。  相似文献   
77.
本文首次披露陈宝箴两封鲜为人知的家书;本文透过家信对陈宝箴的人品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8.
沈从文一生几经沉浮,代表了部分知识分子在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中的某种遭遇和走向。1966—1976年间,沈从文一家颠沛流离,他为此频繁写作家书。从“有情”和“事功”两个视角读解沈从文这一时期的家书,挖掘其潜藏在文本之下的话语蕴涵——乡土情结的重新阐释、家国忧思的深沉表达、生命意义的多重演绎,可以据此深入探析社会变动与文人心态之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9.
80.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前后,胡风与冯雪峰曾发生冲突,尽管其由来貌似蕞尔小事,如后者曾批评前者于"七七"事变后携眷返乡及为鹿地亘口译拿报酬等,但引起的后果却不容小觑.此际胡风与冯雪峰之间的欲密还疏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而言,可视为其后胡风与政党关系的缩影.胡风与冯雪峰冲突之滥觞,可从近年出版的<胡风家书>中窥得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