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通过一个傻子的回忆,追溯了傻子对自己名字从不知到认知,从认知到否定的过程。在文中,作者通过设定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叙事者间隔了读者与文本呈现的世界之间的直接逻辑联系,并赋予傻子以象征的寓意。以此,余华不露声色地演绎了个人的存在所面临的困境并且为人们呈现了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52.
本文论述了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和佩科拉悲剧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以及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宗平 《老友》2010,(4):14-15
从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的"化危为机",到进入后危机时期的"变中求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国从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新的一轮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4.
曾明 《天府新论》1998,(2):64-68
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非常广阔的诗人。他除写了很多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之外,还创制了数量颇丰的山水诗。杜甫的山水诗,或感怀、或咏物、或登临、或怀古,大都写得非常精绝,自成家数。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当然,对杜甫山水诗的研究,也同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停滞,意味着凝固和走向死亡;前进,必然是迎接荆棘后的重蹈坦途。本文拟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认识杜甫的山水诗。近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山水包蕴了恰悦情感,表现出挚爱自然、生命常新杜甫的山水诗,第一类属审美观照型(此类山水诗多是杜甫入蜀后和平时期之…  相似文献   
55.
荒原话语:杨志军小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地探讨了杨志军的创作,认为杨志军的荒原系列有三个方面值得研究:性意识背后的寓意;史诗般的抒情风格;对人类命运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56.
漫画     
这张漫画寓意深刻,卡扎菲树敌太多,从反对派,到基地组织,到北约盟国等等,这些人都像是吸血蚂蚁一般在卡扎菲的嘴边游荡,卡扎菲纵然浑身是铁,能碾几颗钉?  相似文献   
57.
殷微 《金陵瞭望》2005,(15):36-36
近日。南京市浦口区繁华的凤凰商业大街上新添置了20幅廉政公益广告灯箱。这是浦口区纪委、监察局在市容部门的配合和广告商的帮助下精心制作完成的。这批廉政公益广告,每幅有15平方米.内容涉及漫画、国画、摄影和书法作品.文化含量高,突出了廉政文化特色,寓意深刻。看后发人深醒。  相似文献   
58.
莫里森擅长用人物特殊命名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在《秀拉》中,她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探究非洲传统文化的渊源,宣扬她本人真知灼见的女权主义思想,从不同的视角说明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相似文献   
59.
长篇小说《青狐》的深层寓意,主要是对80年代“极左政治思想回潮”与体制改革滞后的批判。王蒙把一个有关社会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的题材,巧妙地用“青狐”的恋爱与成名的故事作为包装,使之转换成以“边缘化叙事”的面目出现。这部小说,不仅是王蒙晚年小说艺术更臻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话语与后现代主义话语互相磨合而产生新变的一种迹象。  相似文献   
60.
“美学大讨论”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对于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在审美观念和学术形态两方面,均有铸型作用。就文化背景言,它是建国初期思想改造运动与毛泽东“双百方针”双向作用之结果;就学术渊源言,它又是前苏联美学论争之移植。哲学美学是它对当代20世纪美学最大的学术规定,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是其最深刻的学术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