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9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0篇 |
劳动科学 | 12篇 |
民族学 | 73篇 |
人才学 | 24篇 |
人口学 | 281篇 |
丛书文集 | 691篇 |
理论方法论 | 230篇 |
综合类 | 1883篇 |
社会学 | 262篇 |
统计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214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261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256篇 |
2006年 | 197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54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陈慧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106-110
李晓光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探讨了如何从社会性别视角发展马克思主义,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性别理论具有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海燕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101-103
本文分析了社会对不同性别儿童的角色期待以及学校与课堂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揭示了学校与课堂中的性别不公平问题对学生社会化发展及教育公平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了落实性别公平与平等教育的三个层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对构建和谐家庭性别分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在生产关系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家庭福利的作用.但是却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弱势地位,并使男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分工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女性主义对于性别分工问题的研究,必将为建构一种新型的家庭分工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梦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2-94
采用了社会性别理论对韩国导演金基德(Ki—duk Kim)执导的影片《坏小子》(BadGuy)进行解读,分析了男女主人公行为的社会性别属性及其与自然性别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两性气质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根源。通过对人物进行社会学、心理学层面上的考察,挖掘出男主人公的复仇行为背后的救赎意味及其所反映出的导演的创作意图和道德立场,希望对当代社会的两性关系提供反思。 相似文献
15.
B超的滥用、强烈的男孩偏好以及对非法流产行为监控的失效共同构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充要条件,三者中任一条件不满足都不可能出现出生性别比偏高。尽管B超发明和滥用前出生性别比并没有异常,但也不能说出生性别比偏高与受教育水平、传统文化等因素无关。事实上,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男孩偏好和B超的可获得性而影响出生性别比。由此出发,促进出生性别比回复正常,短期内应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坚决禁止B超的滥用,关键是加强立法和管理;长期内则必须治本———消除男孩偏好,关键是加速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莫立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8-121
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历史证明,中国古代女作家数量众多,创作质量颇高,她们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我国现当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中,被书写的中国古代女作家只有蔡文姬、薛涛、李清照、朱淑真等不多的几人,我国古代众多值得被历史铭记的女作家以及她们的创作文本被悬置屏蔽。随着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新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应该也必须从两性视阈出发,构建自己的历史书写体系。如此,中国古代文学史书写将变得更加丰富与完整。那种缺乏性别视阈,以致遮蔽重大社会群体与历史史事的文学史我们没有理由再继续写下去。 相似文献
17.
王祖琪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23-136
马克梦是北美明清小说研究史上承前启后的学人,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明清小说中的性与性别文化。他的研究聚焦包括色情小说在内的明清小说稀见文献,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下构建了"一夫多妻"性相结构。"一夫多妻"性相结构的建构体现了"刺猬型"学者的治学特点,其创新性极大启发了该领域的学者,同时,其形式化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争议。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梦善于借用场外理论,他试图建立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义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适用于中国文学文化的理论模型。马克梦的研究虽然存在理论先行的弊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欧美汉学界明清小说研究的格局,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19.
韩爱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5-107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适应性更强的人格类型.两性边界的模糊正是世界潮流的一个总体趋势,中性偶像的出现正反映了社会文化的转型,传统的"单性化教育"日益显露出种种弊端,而双性化教育则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男孟母教合三迁》因别出心裁、真实反映社会风气而颇受市民大众欢迎,时至今日仍然影响深远、历久弥新。中国台湾创作社主创人员周慧玲根据《男孟母教合三迁》改编出现代舞台剧《少年金钗男孟母》,亦备受大众青睐。该剧在继承李渔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现代改写,既有对原作的延续,又有对主题的革新、对情欲分立理念的变更、对当下社会文化和生存环境的观照;与此同时,将兼具客观理性和主观细腻的编剧理念渗入创作,反思现代社会中的性别意识和家庭观念。探索改编剧作与原作的互文,对其进行的演绎、解构与重构,思考潜藏在改编作品背后的现代台湾社会性别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