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3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91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658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2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有理据的.从语音词素、句法结构、篇章等层次对语言的象似性作了分析.指出语言的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系统内与任意性相对的一极,也是语言的固有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52.
意义的象似表征理论动摇了索绪尔语言学中任意性的定律.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语言意义象似表征的理论基础及象似的标准,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语言象似性研究中的地位及应用,指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从次象似符到真象似符的连续体上的某一象似符来表征的,并在语篇层面上通过内指象似(即语篇内部的象似)和外指象似(即语篇外部的象似)阐述了语言意义的表征过程;介绍了语篇间的象似性(即互文性),结合语用象似的观点,分析了意义在传递过程中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53.
季庆国 《劳动者》2004,(11):49-49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行为动力由“基本生存动力”与“精神生存动力”两部分组成。“基本生存动力”产生“自我价值观”,它以“利己”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使人产生自私和利己行为;“精神生存动力”产生“超我价值观”,它以“利他”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使人产生无私和利人的行为。如果对职工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予奖励,对不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予惩罚,  相似文献   
54.
从书写符号来看,英语属于表音字母文字,汉语属于表意象形文字。但是从有声语言角度来看,二者都是表达语义的语音符号系统。英语与汉语音义联系研究一直各成系统,各自为政。对两种语言的音义联系研究进行系统的对比后,相隔万里的两种语言系统呈现给我们的竟是遥相呼应的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55.
正宝宝最近脾气大得很,什么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想法来,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像头倔驴。宝宝怎么会变得这么倔强?如何化解宝宝的倔脾气?  相似文献   
56.
文章基于贝叶斯学习,将正则化方法从贝叶斯分析的角度展开,在响应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回归系数服从指数型先验分布族的条件下,用贝叶斯准则给出了惩罚因子的取值与响应变量、系数的方差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一结果应用到岭回归和lasso回归中惩罚因子的选择.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当响应变量和系数服从正态分布,惩罚因子的值取二者方差商的方法比岭迹法和广义交叉验证法(GCV)拟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7.
部分线性EV模型是经典的部分线性模型的推广,在此模型中,假定误差是线性过程.文章把经验似然方法推广到带线性误差的部分线性EV模型,提出了调整的经验对数似然比,并建立了非参数的Wilks定理.  相似文献   
58.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数据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在实际的数据分析中相对于同质总体,异质总体更具有普遍性,所以混合回归模型是最重要的统计数据分析工具之一。再生散度模型是一种比指数族分布更加广泛的分布,适用性更强。基于此,提出混合再生散度模型,对方位参数进行建模,并通过EM算法研究该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同时,通过随机模拟和实例研究说明该模型和方法是有效和有用的。  相似文献   
59.
本文在三分谓宾动词的基础上,考察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一种重要认知动因:距离象似性。文章分三部分展开:(一)距离象似性和谓宾动词;(二)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语义距离;(三)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句法距离。文末有个小结。  相似文献   
60.
本文在三分谓宾动词的基础上,考察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一种重要认知动因:距离象似性.文章分三部分展开:(一)距离象似性和谓宾动词;(二)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闻的语义距离;(三)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闻的句法距离.文末有个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