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709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468篇
理论方法论   139篇
综合类   1138篇
社会学   206篇
统计学   37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制造业高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食品加工、石油加工炼焦、非金属矿物加工、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等行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代表性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综合分析河南制造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和产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河南制造业应采取“全面提升,优势争冠;重视创新,形成特色”的方针,多层次推进,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2.
关于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东半岛地区是山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近十几年,通过利用外资,聚集了大量日韩制造业资本,制造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省政府《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是世纪之初省政府推出的一项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必将对我省总体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产业内贸易及其在广东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 《学术研究》2003,(9):60-63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广东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由广东利用外资的特点和收入分配的特点所决定的。广东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制造业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双向强化系统。坚持双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在与先进国家 (地区 )的产业内贸易中坚持“以点带面”的演进思路 ,正确处理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的关系 ,是广东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94.
振兴东北经济区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也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建国 5 0多年来东北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促进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东北经济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尽管如此 ,东北经济区仍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传统的科研、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经济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国内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装备制造业代表着东北经济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如果能成功地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将成为东北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 ,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995.
谈北京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鹏 《兰州学刊》2005,(2):95-97
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汽车产业集群化是欧美日汽车强国培植和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北京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本文重点从产业实力、产业集聚、产业链、空间布局与分工等方面分析了北京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北京汽车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96.
刘勇 《学习与探索》2007,(6):150-154
在现代产业分工中,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趋势不断凸显。对于中国而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中国的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粗放式扩张,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程度较低,应从强化市场竞争、强化产业关联、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来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只有加快工业化步伐,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参照"钱纳里多国模型"、"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系数、恩格尔系数以及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六项指标综合分析,尽管黑龙江省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大体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符,但与先进省份比仍有差距.工业竞争力不强、经济开放度差、体制单一、机制不活、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弱以及缺少投入,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加快工业化进程,应充分挖掘发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技术优势、能源与原材料供应充足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优势和对俄贸易独特的地缘优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突出重点,把振兴核电设备、冶金设备、石油化工、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生产性现代服务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全省工业化水平;通过科技攻关、完善创新体系、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和成果转化的产权与收益分配机制等系列举措,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98.
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艳 《学术交流》2005,(10):113-116
装备制造业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却不强大。其主要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组织结构散乱,区域结构趋同化,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发展的后劲。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9.
制造业创新效率是衡量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DEA-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2016—2019年的创新效率及其变化情况;随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制造业创新效率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京津冀制造业创新效率主要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效率(TE)、规模效率(SE)总体偏低、多数行业处于无效率状态;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发现,不同行业的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差距,不平等现象突出,并呈现加剧趋势;进一步计算Malmquist指数发现,2016—2019年京津冀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总体趋于上升;从行业细分来看,相对于低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效率优势更为明显,行业的技术水平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效应;最后,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政府补助、主营业务收入、市场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与制造业创新效率正相关,可以促进效率的提升;而融资约束与创新效率负相关,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空间集聚和信息化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2003—2018年我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探讨信息化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省级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具有负向影响;考虑信息化的作用时,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情况下,信息化水平越高,则越有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不同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要求并不相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提升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率提升有正向影响.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对制造业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认为,以制造业效率提升为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当权衡空间集聚与信息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