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599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54篇
人才学   203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652篇
理论方法论   307篇
综合类   3178篇
社会学   380篇
统计学   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71.
我在农村初级中学执教已33年,日前,目睹农村中小学留守孩子数量增多,亲见一部份留守孩子进出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为了关爱留守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故写此文,提出本人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2.
古朴 《人才瞭望》2009,(7):28-2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200年,炎黄联盟首领、夏朝国君禹就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这"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  相似文献   
673.
弓箭是人类最早所使用的劳动工具之一 .大约近三万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弓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弓箭从劳动工具逐步演化成军事武器和体育运动器械 .如今在大多数国家 ,弓箭基本上已褪去了劳动和军事武器的本色 ,成为一种纯粹的竞技或娱乐体育的工具  相似文献   
674.
桑是中华民族古代农耕文化的象征.它与人的日常生活的密切亲和,使人很自然地把桑与经社会分工以后专门从事采集的妇女联系在一起.采桑与女性的结合使采桑女进入文学艺术即进入审美范畴时便产生了无穷的魅力,随之也就产生了大量以桑为兴象的情歌.  相似文献   
675.
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为一门人文学科以来,几代学人沿着这一路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肤泛之作较多,系统全面深刻之作较少。由资深学者朱德发教授领衔,季桂起、魏建、张光芒三位实力派青年学者加盟编撰的《跨进新世纪的历程: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一书,是对中国文学由古代向现代进行内发型转换研究的扛鼎之作。它以洋洋四十余万言的篇幅,较为系统全面地阐发了中国文学自晚明以来向现代转换的血肉脉络,较为准确把握和描述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时每个历史阶段所显示的美学新质和审美文化特征,重点突出了精英文人在文学…  相似文献   
676.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旅中》诗自写旅况,有“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混迹同佣贩,甘心变姓名。寒依车下草,饥糁鬲中羹”等句,这是古代社会一般人行旅生活艰辛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77.
文天 《今日南国》2013,(1):28-29
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并广而告之天下人:“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相似文献   
678.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是为了重建当代文论.学科、学者和学术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以及与中国本土的不适应性制约了转换的实现,并直接导致转换的学术困境.反思文论转换话题,重提"现实性"概念的意义对于激发文论建设中与时俱进的思维,警惕浮泛的话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9.
一、《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欢迎有创见、学术性及逻辑性强、语言流畅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稿,包括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文学等领域的论文,特别欢迎关于东北亚及朝鲜半岛文化、古代小说、辞赋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680.
《周易》古经“孚”字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古经中出现频率甚高的“孚”字过去曾有多种解释,本文认为前人对此字的解释是不妥当的,“孚”是一个通假字,其本字为“朋”。“报”乃是一种向神灵敬供饮食的祭祀。在占卜之时,若给神灵敬供饮食,神灵方肯告诉人吉凶,并保佑人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