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0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3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4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15篇 |
理论方法论 | 17篇 |
综合类 | 521篇 |
社会学 | 27篇 |
统计学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邹凤群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A6):110-115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头等重要的原则以来,学术界一直对此存有争议。从语言发生论的角度,分析语言任意性的成因,解释任意性作为语言根本属性的价值,阐述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主导和从属的关系。在语言符号的构造中,任意性解决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盾,将语言符号系统与符号外的客观世界与概念世界联系起来,使得人类语言能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限的内容。象似性也是语言符号的重要属性,但它依赖于任意性建立起来的音义关系,属于第二性。就人类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而言,任意性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3.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文章利用中国1998—2017年的年度数据,构建似不相关回归模型从金融结构规模、效率及深化的角度分析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建立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描绘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动态冲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结构规模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结构效率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结构深化降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结构规模、金融结构效率及金融结构深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均呈现出时变特征;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滞后于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冲击波幅呈现出前期波动大、后期较为平缓的状态,部分金融结构变量对产业结构的动态冲击呈现出"长尾"现象.当前的中国金融结构已经不适合当前的产业结构,需调整金融结构,以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和高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4.
侯安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1):48-51
“离形得似”与“以形写神”(上篇)相对应,构成了中国艺术形神论中的有神论一派。对此,较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的是庄子,到唐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与充实。“离形得似”的审美内涵有三:一是反对把形似作为神似的基础,不认为形似与神似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二是主张由内而外,以神写形,追求“不似似之”的变形效果。二是在艺术形象创造上强调以“真”为核心,侧重于主体内在精神的对象化。这在今天仍有其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孙全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2):81-84
《围城》体现着特定的爱情伦理。通过对方鸿渐和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等人爱情纠葛的冷嘲热讽,钱钟书把他坚持的爱情伦理慢慢展示出来。《围城》的爱情伦理围绕本然、实然和应然三个主题展开:一是对爱情困境的客观叙述,表现了其主体意蕴;二是对荒诞的婚姻“围城”的热切关注,表现了其现实维度;三是对人生希望的执著追寻,表现了其理想主张。 相似文献
106.
宣满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1):19-22
讨论了局部对称空间中具有常平均曲率的紧致超曲面,得到了这类超曲面有关截面曲率的一个Pinching定理。 相似文献
107.
隐喻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 ,也是人类语言进化的一种方式。隐喻化的结果体现在语言不同层面的象似性中。但象似性丰富了语言的理据却又模糊了语言的任意性。因此分析和研究语言的象似性比坚持语言的任意性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对混有复白噪声的正弦信号的频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鸿铭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24-26
本文通过用MATLAB软件,用最大似然法,修正协方差AR谱估计法,信号子空间频率估计,Pisarenko谐波分解(PHD)法,多信号分类(MUS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这5种方法来实现对混有复白噪声的正弦信号的频率估计。 相似文献
109.
胡莉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40-44
奝然是北宋时期第一位来华的日本僧人,他对于五台山文殊信仰在日本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来华前,奝然所在寺庙虽与五台山有着较深的渊源,但奝然却经历了一个从并未将志向定位为五台山到志在五台山的过程;来华期间,在五台山的朝礼给了他心灵的冲击,终于使其下定决心建立日本五台山;回国后,奝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由他的弟子建立了日本的五台山.文章通过对裔然来华前、来华期间、回国后的考察来分析奝然对五台山文殊信仰在日本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彭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4):81-85
标志的审美意象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与意会,它是以物态化的视觉形式形成意象审美的沟通与心领神会。在标志审美意象的物态化中,各类审美形态大都以"似与不似"或"似此似彼"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审美特征,因而,"象"的"似与不似"在标志的审美意象中体现的极为明显,成为其特有的属性。以中国古典艺术创作理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虚实相生"、"惊奇感"等美学思想,融合西方美学的"距离说"理论,探讨在标志设计中对审美意象创作的形态构建与分寸把握,提出只有摒弃过于"似"与过于"不似",才能做到标志的"形神兼备""形神相合""虚实相生"并进而达到其视觉传达效果的完美体现;对现代标志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象创造作出一定意义上的理论阐释,揭示其"似与不似"这一物态化的基本特征与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