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日。1951年春夏之交和1952年秋冬之际,我有幸两次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80多个战火纷飞的日夜里,我们在朝鲜亲眼目睹了敌军的残暴和朝鲜人民遭受的苦难,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以及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给我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深刻认识抗美援朝的重大历史意义。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这本是朝鲜人民的内部事务。可是,第二天,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其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第三天,  相似文献   
152.
近年来,一系列战争题材电影走进大众视野,深受好评与赞美,爱国主义主题表达空前浓烈,其中以电影《长津湖》为甚。文章通过分析电影《长津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方式,旨在探寻何以通过战争题材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方式再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宏大叙述。电影《长津湖》以宏大视野和微观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影片在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与凝练上采用“全景散点式”独特风格,讲述了志愿军将士“中华脊梁式”英雄群像和“英魂永驻”的个体奉献精神,重构战争题材电影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态塑造,巧妙地运用电影传播、数字传播以及共情传播相融合的创新方式,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此类战争题材电影成为激发大众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  相似文献   
153.
抗美援朝期间,赵积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五连当班长。在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他一人孤胆作战六小时先后打退敌人六次进攻,战后清查共歼敌113人,被所在部队评为一等功臣。志愿军十九兵团首长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接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的二等国旗勋章。1953年7月在朝鲜战场夏季反击作战中,志愿军守卫在马良  相似文献   
154.
155.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8,(2):F0002-F0002
梁绍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33年4月生于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白溪村之山陵冲。16岁进军大,曾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因病退伍,从事地方教育工作。1957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科,毕业后历任干部文化学校教员,  相似文献   
156.
姜成林 《科学咨询》2023,(3):209-211
抗美援朝精神是在战争中凝结而成的崇高精神的集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美援朝精神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助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高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推进抗美援朝精神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利用网络平台以及党团组织生活等方式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从而不断实现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7.
邓继艾 《当代老年》2014,(12):33-34
1951年7月,我响应祖国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在武汉市报名参军,进入长沙高级工兵学校第一期二大队学习。1953年12月中旬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西北军区驻防甘肃临夏的步兵第11师直属工兵连任排长。1955年初,该连扩编为工兵营,我调任营教导排排长。此后,连续三年,我都随营赴甘南藏区执行修路和平叛任务。  相似文献   
158.
这天,笔者在重厌幵往吉林的K1574次列车上,巧遇了五名戴着各种军功童,胸前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牌的老兵。其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和她的丈夫立即引起笔者的注意。交谈中得知,原来他们是从重庆结伴途经沈阳再到丹东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  相似文献   
159.
陈兰 《当代老年》2014,(12):24-25
上世纪50年代,浙江大学的高材生陈轶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市第33中学工作。1956年,在团市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24岁的他邂逅了兰毓云。那年,兰毓云21岁,是湖北省干部子弟学校的团委书记。她曾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一年前刚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荣立二等功回来。那天开完会后,陈轶伦请兰毓云吃晚饭,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面,在蒙蒙细雨中,温暖了两个人的心。  相似文献   
160.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已然走到了需要重新回顾与认识的时间节点。在抗美援朝文学中,朝鲜与韩国女性的存在对于新中国主体意识的建构与冷战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对志愿军与朝鲜女性"性别化"亲情关系以及志愿军与朝鲜女性恋爱叙事的想象,折射出了作家对新中国的主体性想象与认知。而对朝鲜与韩国女性二元对立的想象则与国内时事宣传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了民众对冷战的原初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