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61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1544篇
社会学   170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1.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贯中创作的杂剧与小说相互比较、印证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的社会理想是由君仁、臣贤、民乐等层面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太平盛世安乐蓝图。从接受与创造二者关系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写作《三国志演义》是多层面接受之集大成与万方为我用之新创造的辩证统一。从其创作过程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角度 ,论证了两把评价尺度的矛盾统一 ,忠义道德观念的冲突整合 ,意识与潜意识的表里互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模式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网络的出现为学习者提供了适应个性化需求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建立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网络学习模式,是网络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在巴赫金的接受中经历了一个主体性从坚守到迷失的过程。巴赫金在我国接受过程中其理论的命名、接受话题的形成、所依据的知识谱系甚至问题意识,无不受到他者或西方眼光的左右,使他者或西方的眼光最后影响和决定着中国巴赫金形象的形成。我国的学者们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巴赫金形象,他们所接受的实际上是他人之镜中的巴赫金形象,进而使我国接受者在世界巴赫金接受的对话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我国巴赫金接受中的主体性的丧失对我们而言,既是一种危机,同时也是一种建构新的主体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程度与可接受性必须以如下标准为依据: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符合理解的合理性、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18.
读者·作品·召唤结构--关于多维文学接受的一种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中,“读者”是最后一个进入研究领域的。注重读者创造性的文学接受过程事实上涉及到接受主体的一切方面,并通过作品的阅读评价曲折地反映出来。受伊瑟尔认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式的存在启发,我们提出读者也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召唤结构”,并主要通过心理学和哲学解释学的方法为文学接受过程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做出一个尽可能清晰的理论描述,使文学解释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靠的立足点,进而对读者的接受心态起到一个预先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颜延之、范泰和鲍照三位文学家都具有陶渊明情结。颜延之是陶学及陶渊明接受的第一人,《陶征士(?)》是陶学 的奠基之作。鲍照第一次发现了陶渊明的文学,并开辟了文学史上拟陶与和陶之风。  相似文献   
20.
佚名 《东西南北》2008,(12):61-61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旅程注定是孤单的,因为很难邀请到一个陌生的人和你共赴一段旅程。许多美好的东西,只能在影片中上演,落到现实,只能成为有口难辩的尴尬。孤单,偶一享受足矣,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需要的是同伴,是温暖,是相互扶携,而那心灵的上的篱笆隔绝了一切美好的可能,拆掉吧!尝试一下没有猜忌的接受,行一段充满心灵暖香的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