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68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560篇
社会学   170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苏轼以陶渊明、韦应物、柳宗元三者比较的方式对韦柳诗歌简古淡远的共性风格进行揭示,严羽则用"韦柳体"之名将其确认为一个诗歌体派.在接受学意义上,"韦柳体"的提出,一是缘于宋人对陶渊明诗歌和人格的推崇,韦、柳皆因有陶诗意趣而被并论;二是因为韦、柳在五言古诗上的创作成就.苏轼在陶、韦、柳三者高下的比较中,认为柳胜韦,此一论断在明清时期引起了普遍的质疑.清代王士祯将矛头直接指向苏轼,明确提出韦在柳之上,为韦柳高下的问题翻案,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这种争议,除了要深切了解论者的立场和用意,深入作品、具体辨析韦柳风貌及艺术渊源、淡化和规避无谓的高下之争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92.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993.
袁世硕 《文史哲》2013,(1):5-13,165
西方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对我国的文学理论、文学研究影响甚大。姚斯的以读者接受为中心的文学史模式的核心概念"期待视野"、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等均放逐作品本文,过度抬高读者接受的地位,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他们的论证中又离不开作品本文,便不自觉地回到传统的文学批评的路子,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悖论。  相似文献   
994.
唐代上流社会与长安是盛唐音乐的繁荣地,盛唐文士与歌辞创作关系空前密切,盛唐歌辞"风骨"、"声律"兼求。从王维的音乐才华、社会活动及诗篇特点等来看,他与盛唐音乐文化极其契合,这使得其诗深受时人欢迎,并广为传唱。可见,音乐文化是盛唐王维接受的基石。  相似文献   
995.
行者 《家庭科技》2013,(4):10-10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从情不知所起到淡而平静,到相携一生,完满的恋爱包含经历和结果,这二者同等重要,缺少任何一条都是遗憾。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各类恋爱良方、交友秘诀,每一条都说得无比合乎常理无法违背,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聪明理性的女孩会接受男人的一些小缺点,而不是守着宁缺毋滥一直等。要知道世界上所有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最早当属日本。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既受到佛教和儒家的影响,也受到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思想)的影响。日本文学出现了许多亲近道家思想的人物和作品,道家思想成了一些作家的人生和文学的精神支撑。研究这一问题,对揭示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学的发展中的作用及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麦金太尔对美德伦理的关注源于他对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反思.他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批判,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对西方历史上存在着的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美德传统的背离.因此他认为,摆脱伦理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回归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和历史,将美德带回人间.但是,现代社会已经不同于传统社会,而且麦金太尔又认为,不同道德传统是不可公度的.这是他理论中不可忽视的内在矛盾.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试图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及人为何需要美德的论述以解决其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基于目的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宣翻译即对外宣传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诸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现代特色。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从外宣翻译的五个方面——外宣翻译的性质、翻译材料的文化语言处理、译者主体性、读者接受和译者培养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外宣翻译认知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鲁迅先生的创作颇具特色,独树一帜。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著名翻译家和文学家的鲁迅,其作品融会了中西伦理文化的共性与冲突。中西伦理对鲁迅创作思维的影响不容忽视,鲁迅一方面试图用西方新伦理突破中国封建旧伦理的禁锢,另一方面又深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这种矛盾和交锋在鲁迅作品中时有隐现。作为译者,基于中西不同的伦理观,对鲁迅作品进行翻译时便可能造成信息的缺失,从而导致读者的误读。对比《狂人日记》的两个英文译本,探讨译本中隐含的鲁迅的不同伦理观。从中西伦理契合型和冲突型两个角度分析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译本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00.
塞林格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国内发行便受到了文学评论界广泛关注,他作品中文本所处历史文化语境、作家创作意识、文本修辞手段和效果以及文本在读者中的接受情况均成为评论界研究的对象。在目前的研究中有必要将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后经典叙事学角度对文本进行阐释,同时将作家其他作品纳入研究视野,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塞林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