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6篇 |
人才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448篇 |
理论方法论 | 91篇 |
综合类 | 883篇 |
社会学 | 75篇 |
统计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曹小芳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Z1)
作为中国报业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张报纸——《大公报》创造了诸多辉煌,《大公报》的抗日救亡宣传报道,充分宣示了日本侵华的非正义;《大公报》在办报理念、文人论证、宣传谋略、人才培养等方面显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公报》更是大公报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余秋雨的散文集《山居笔记》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与"势"的相互交织,来探询20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文人的历史及其未来的思考.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从"成功文人"、"隐士"和"小人"这三个角度,来剖析余秋雨在20世纪末营造文人"英雄过去"与"美好未来"的苦心,但是无论是"讲述话语的年代"还是"话语讲述的年代"所造成的历史语境和现实环境都在无情地击碎着余秋雨美丽的梦想.他所经营的"王朝"已经远去. 相似文献
103.
元杂剧爱情剧中的男主人公几乎全是文人书生,他们饱读诗书,富有才学,不顾门户之见,大胆追求爱情,当爱情受到阻碍的时候能坚守爱情,并且功成名就以后并不移情别恋,这是他们积极的一面.他们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抗争不激烈,不彻底,对压迫势力妥协.他们的消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文人书生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4.
双桐意象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香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6-30
中国传统社会里,梧桐往往以偶数栽植。双桐意象指涉丰富,研究双桐意象具有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价值。乡土社会里,双桐是家园的象征,全国有不少以“双桐”命名的村落。士人文化中,双桐又是精神的盟友,文人常以“双桐”为字号、室名。世俗世界里,双桐是爱情的表征,“双桐”是夫妇好合,“半死桐”则是丧偶。宗教世界里,双桐则又是佛门圣物,双桐是中土化的娑罗双树。 相似文献
105.
邱少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6):85-86
从魏晋文人三次著名的集会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父子与建安诸子宴饮游园赋诗活动的影响;还可以看到,这类聚会由最高统治者出面组织逐步发展到成为由具有共同文学爱好的人士自由组成,文人的独立自由意识在增强。不仅如此,魏晋文人的集会活动还体现了某种哲学意蕴和民俗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的士(或曰儒生、读书人)一直有清议的传统。“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臧否人物,议论时弊,以儒家的原则不断地弹劾往往向法家倾斜的帝王。正如费正清已发现的:“中国有过一个强烈而确有感召力的传统,每个儒生都有直言反对坏政府的道义责任。”这一传统不因王朝的更迭而改变,无数人因此不惜殉身。明辨是非,敢言直谏,体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身上的风骨,是他们“迂”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相似文献
107.
廖四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
刘斯奋的《白门柳》主要通过对钱谦益、黄宗羲、侯方域、冒襄等晚明文人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描写,颇为广泛地反映了明朝晚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晚明文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内在原因、中国17世纪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矛盾等;篇幅浩大、内容丰富而又线索清晰、结构宏阔而又精致严谨;题材、叙述方式新颖独特;重史实而又不拘泥于史实;文化意味浓烈;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多姿多彩;但也存在着部分情节不够完整、内容略显庞杂等缺憾. 相似文献
108.
张彦婷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03-106
在昆曲发展史上,昆曲的命运与家班紧紧相连。家班是联结文人与昆曲的纽带。通过家班,文人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才得以在昆曲中体现。因此,可以说,家班对提升昆曲的艺术品味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家班阶段的存在,确立了昆曲“尚雅”的美学追求,奠定了昆曲“精美”、“雅致”的审美格调。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家班还奠定了昆曲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戏曲情节的推演上,用“歌舞并重”的方式进行呈现;在角色配置上,以正旦、小旦、正生为主;在演出方式上则以折子戏为主。 相似文献
109.
潘培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明代作家林章性格豪宕,一生坎坷却又充满传奇色彩.在人生的两次低谷中,林章写就了戏曲作品《观灯记》与《青虬记》.前者是落第文士的“寄兴宣情”,后者则表达了“蒙冤在狱”的困厄之感.这两部文人剧共同描摹了一幅明中叶文人士子群像,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非常有特点,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与气节. 相似文献
110.
主持语:以人物画名世的励国仪,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工笔人物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语式,被艺术界所关注,追寻她的艺术轨迹,不难发现,她的作品一直和现实保持着优雅的距离。这与她坚守自己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理想分不开的。她以一个女性独特的文化眼光,表现女性话题,亲切而真实。她的作品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意韵的优雅美感。这里有她对明清文人画传统的研习和浙派画家对她的滋养;也有她先生著名画家潘公凯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观念对她的影响,从而完成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种文化描述和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