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7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管理学   1344篇
劳动科学   93篇
民族学   147篇
人才学   175篇
人口学   54篇
丛书文集   1777篇
理论方法论   595篇
综合类   3962篇
社会学   517篇
统计学   116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651篇
  2008年   751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41.
本文从都市文学的角度对曹禺的名作《日出》进行了重新审视,肯定其填补现代文学都市题材戏剧空白的文学史意义,同时,在与1930年代都市小说的对照中彰显曹禺对都市题材独特的关注视角。  相似文献   
842.
论社会实践的它批判和自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对社会实践的批判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他看来,社会实践有对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社会结构、社会运动的基础性,却没有超然的、抽象的神圣性。从“劳动异化论”经“感性实践论”到“实践自由论”,展示了马克思对社会实践的批判轨迹。人类思维对社会实践的批判,是社会实践的“它批判”或“反思的批判”。人类精神生活的积极成果均是这种“它批判”的产物,而“它批判”在实践总过程中只是社会实践“自批判”的一个中介环节。实践的自律性使社会实践由曲折到前进;实践的创新性则使社会实践创造出越来越高的条件,从而实现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实践“自批判”的终极指向是超越生产劳动实践的“必然王国”,达到具有充分精神享受价值的人类生活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843.
将"夸父逐日"神话的不同记述与史书记载、甲骨卜辞及今人有关神话的研究等比较分析,指出夸父的逐日行为与《尚书·尧典》所载羲、和氏奉尧帝之命守四方以测日影一样,有敬日与测日影双重目的,并因而利于其所在种族定年岁、四时,以指导民众的生活聚居、农业生产等.神话中"入日"一词实为"日入"之倒装,意即一直追至太阳落山处,夸父口渴致死非因其"进入太阳圈"或"接近太阳"太热等,而是因其极度劳累辛苦所致.  相似文献   
844.
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亮点之一。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深入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45.
张春泉 《学术论坛》2005,(2):138-142
修辞是一种"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为价值取向、以语言为美的载体的关于美的艺术。修辞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为审美价值的实现。由语言到言语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在这一创造过程中形成特定的语言美,是为有效修辞话语的特质。有效修辞话语的审美效果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性。所有这些使得修辞审美体现出一定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846.
公民意识的法治功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意识与现代法治有着不可割裂的密切关系。在我们实现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充分发挥公民意识功能,促进法治社会早日建立,为此,不但要努力提高公民素质,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而且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改革,建立公民意识功能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47.
陈鸥帆 《文史哲》2007,(2):112-117
效果历史意识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理解和解释得以展开的基础,驱动解释学循环的动力。效果历史意识涵盖文本阅读效果史、生活经验、传统以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关系。因此它既是相对固定的整体,又是不断运动、调整、开放的结构,同时蕴含着对解读的历史先在给定性的反思,这是读者必须恪守的“效果历史原则”。效果历史意识的本质是对存在时间的经验,只有真正实现了的时间才能被经验到,从而即便过去,也能收藏在效果历史意识中,在文本解读时重返当下与文本对话,参与文本意义建构。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通过与文本的平等交流才能得以自我检视,一部经典只有不断地与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对话,才能常新长生。  相似文献   
848.
曹照洁  黄其松 《天府新论》2004,3(Z1):147-148
在现阶段,努力探求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指导探求民主实现形式的原则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我们提出了指导现阶段民主实现形式探索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849.
在近代以前 ,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基于各自的社会结构而形成了不同的学问观 ,从学问的内容 ,到学问的价值 ,以及学问对于人们生活怎样发生功用 ,二者都有很明显的区别 ,这是造成那一时期及近代以后两国对于吸收西学采取不同态度、走上不同道路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由这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吸收西学远比日本艰难缓慢的内在原因 ,在于民间学问观所形成的整个社会对于西学从学问内容层面的普遍鄙视 ,从文化价值层面的普遍贬斥 ,以及西学长期未能纳入科举 ,难以形成促进人们学习西学的动力 ,这些人们的普遍态度 ,构成了对吸收西学的强大社会阻力。  相似文献   
850.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绘制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定义及一系列论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描绘了共同理想和追求,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是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三个倡导"与中国梦在内涵、实质、目标和根本要求上是一致的,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都具有一致性,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守践行"三个倡导"与推动实现中国梦是相融合的,是需要同步推进的,唱响和践行"三个倡导"的过程,正是推动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