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72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61篇 |
劳动科学 | 368篇 |
民族学 | 93篇 |
人才学 | 390篇 |
人口学 | 79篇 |
丛书文集 | 805篇 |
理论方法论 | 307篇 |
综合类 | 2234篇 |
社会学 | 733篇 |
统计学 | 4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236篇 |
2014年 | 830篇 |
2013年 | 531篇 |
2012年 | 637篇 |
2011年 | 652篇 |
2010年 | 558篇 |
2009年 | 675篇 |
2008年 | 736篇 |
2007年 | 463篇 |
2006年 | 394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契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利益相关者治理观点,运用契约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制度变迁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政治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公共选择,个人在参与政治活动时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根据。对Z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研究发现:实际参与率低、参与人群结构不合理的制度根源在于单位的资源垄断和居委会的行政化。激励居民政治参与的关键举措是彻底解构单位制,使社区真正成为社区公共事务的法人主体;以社区为选区,遴选人大代表或政府官员;转变政府职能,发育公共空间,使社区居委会真正成为居民利益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3.
每年都有这么一节,这么多年来,扪心自问,有进步否,是形式上进步了,还是内容上进步了?为什么给当地百姓的感觉始终都是劳命伤财呢?是我们不爱自己的城市,没有城市归属感吗?还是因为办这样的活动时始终将我们百姓置之度外?因为没有参与感,并且动辄就是机关单位加班,公安交警上路,而当活动真正开展的时候却将百姓阻隔在大门之外、街之一隅。这么多年来,也没见好好进行总结过,反思过,到现在还是政府举着大旗在舞,让各个单位、企业参加、掏钱,这样的模式有出路吗? 相似文献
104.
试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独立法人人格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新<公司法>第20条虽然确立了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其规定很原则,尚不能满足司法实践操作的要求.因此文章首先论述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然后详细分析论述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情形、法律后果与适用该制度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简单论述了新<公司法>对该制度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建议,以期对该制度的完善给出微薄之见. 相似文献
105.
《中州学刊》2017,(2)
在我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法人分类方式是一个重要议题,它关系到法人制度的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确立了一般规定附加法人分类的规范模式,在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之外增设了特别法人。这种平行分类方式在逻辑层面存在分类标准欠妥、概念位阶错位等问题,在价值层面存在制度的规范价值弱于其规制价值等问题。依据法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我国民法总则中的法人分类方式进行重设:将公法人与私法人作为法人的一级分类方式;明确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界分标准;扩大非营利法人的外延,保持其概念的开放性;不设特别法人一节,将相关内容分解后并入其他章节。 相似文献
106.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产生的共同基础,二者存在着较为紧密的互动关系.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1)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董事会功能弱化;(2)股东大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3)经营者激励机制不健全,约束机制空缺;(4)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5)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等等问题.我们应采取(1)改进董事会人员的构成,强化董事会核心地位;(2)重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塑造"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机制;(3)强化监事会职责,完善监事会制度;(4)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人性治理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7.
企业改制是一个理论和实务上都很复杂而浩繁的行为过程,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企业改制后债务如何承担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根本利益。对企业改制后债务承担的核心原则———“企业法人财产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企业改制的司法实务。 相似文献
108.
建国以来,中国的一些乡村尤其是那些集体经济强大的村庄发生的变化之一就是对城市单位的模仿,出现了单位化的村庄。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化村庄有扩大或加强的趋势。本文以京郊农村“单位化”的过程及其特征为切人点,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村庄单位化现象进行探讨,为研究乡村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视角。村庄的单位化现象是在城市化背景下村落组织发展的一种自我选择,村庄资源独享性是单位化村庄形成的关键因素。这种以农业的方式发展工业,以农村组织形式从事城市管理,在一定历史时期不仅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9.
110.
差序格局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关注点。学界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于,通过对差序格局的再解释,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概念。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关系等视角,在对差序格局的重新理解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毋庸置疑,这些理解,未能在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力图使差序格局概念的"普世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路径,远没有达到把握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目的,差序格局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具有足够强的解释力的普世性的概念。这三篇论文在领会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理解,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这个研究路径出发,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以行动单位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不仅继承了差序格局所内含的中西社会结构比较的视野,而且,更进一步,从"乡土中国"时代的中西比较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比较;行动单位的视角,不仅打破了对差序格局概念下的乡土中国的想像,而且,还在村庄研究的论域中,结合了村庄结构与村庄关系的分析;而对于鲁西南小亲族主导型村庄的个案素描,则是对行动单位这一分析框架的具体展示,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