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54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207篇
管理学   2077篇
劳动科学   320篇
民族学   236篇
人才学   309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6174篇
理论方法论   1144篇
综合类   11348篇
社会学   1352篇
统计学   20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1365篇
  2013年   1232篇
  2012年   1387篇
  2011年   1656篇
  2010年   1610篇
  2009年   1640篇
  2008年   1967篇
  2007年   1523篇
  2006年   1318篇
  2005年   1312篇
  2004年   1177篇
  2003年   1020篇
  2002年   826篇
  2001年   769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政治是法律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社会并存的两种社会现象,法律和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产生大体同期,性质彼此一致,内容相互交叉,变化彼此互动。在有国家这样的政治组织以来,法和政治就与国家紧紧相随。在经济基础的意义上,法律和政治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在上层建筑的视野中,法律和政治都以国  相似文献   
32.
论谭嗣同变革法律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力主法律因时变革.其变法理论衍进的基础是"道变器亦变"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西方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帝国主义的侵路所造成的中国濒临灭亡的局面;谭嗣同变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去名教";其取向是"尽学西法";同时围绕"兴民权"的思想,谭嗣同提出了变革法律的具体设想──设议院,立宪法,推行立法、行政分权制;培养法律人才;修改刑律、商律等。  相似文献   
33.
34.
35.
从历史、文学、宗教和社会实践的观察中,人们会发现:在人类社会关系的构建中,惩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惩罚意味着痛苦,是对自由、财产乃至生命的剥夺,被道德家们认为是一种恶,但道德家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必要的恶。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惩罚这种现象呢?惩罚的正当性又何在呢?众所周知,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报应主义和以边沁、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为此提供了不同的证明。报应主义主张正义和应得,功利主义主张社会利益最大化。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惩罚,如何看待两种惩罚理论的呢?一般认为,马克思没有一个关于惩罚的理论。格兰…  相似文献   
36.
从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环节及主体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规模特点、特定企业的需求状况及制度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考量因素;基于防范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考量,认为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企业、政府及社会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根据企业外部专业力量与企业内部资源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彼此配合,以构建符合中小企业特点、切实可行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完善我国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37.
38.
监察体制改革后,随着职务犯罪侦查权以及相关人员的转隶,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成为亟待厘清的问题。纵观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职能的行使中出现了专项适用、倾斜适用和软化适用等三个不同阶段。究其缘由,或源于特殊时期的社会管控需求,或源于我国长期重刑轻民的思维惯性。而本次改革,恰恰为检察机关的主业回归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在合宪性原则的要求下,检察机关的权能定位应当围绕法律监督职能进行:一方面,检察机关应当继续加强已有的提出检察建议和提起抗诉两种法律监督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拓展调查监督、公益诉讼、企业合规等新兴业务领域,回归宪法对检察机关职能的本源定位。  相似文献   
39.
40.
法律评注以全面性、体系性和准确性为根本特征,为了精准描摹规则适用的各个场景,写作者必须妥善处理一般法与特殊法的关系。囿于体裁和篇幅,法律评注往往难就一般规则在特殊法之下的个案事实、裁判观点和司法场景等方方面面作详细展开,担保权的实现规则就是评注视野之困的典型例证。担保制度的作用方式是担保权人在债务人无法履行时得享变价权和优先受偿权,然而权利人依据民法和破产法实现担保的前提、条件、方法和效果迥异,不仅破产法与民法的立法目标存在本质差异,破产法还更强调程序性规则的实际效用、当事人的商谈博弈和司法确认的能动过程。在方法上,法律评注应以局部体系作为主要参照坐标系,多以行动、事实和裁判作为研究质料,而且评注对特殊法的关照也并不否认法典的体系涵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