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163篇
统计学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刘元举 《社区》2008,(5):60-60
快乐,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祝福性词汇,也成了许多人渴望达到或努力寻找的一种生存状态,甚至成了人们的终极追求。比如,那天看到电视采访范曾时,他就说,他并不是为了别人活着,他是为自己活着,为快乐而生,为快乐而死!  相似文献   
42.
余华是当代文坛极富天分而卓具特色的一位作家,他以先锋姿态登上文坛,而如今却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探讨余华转型的原因,并以《活着》为例,分析余华转变的具体体现,从而联系其以后的经典作品表现转型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3.
徐寿松 《领导文萃》2015,(4):105-109
当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便唱起别离歌。此时此刻,也许,我该重复你们听了许多遍的寄语:譬如感谢师长、感恩母校、感怀时代等等,那样很合时宜,但我猜想,你们并不爱听。上外的好,老师的恩,大家已经感受了4年,不会因为我的赘述而增减分毫。我不是来唱赞美诗的。前几天,上外官网上的一张图片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位叫安来宁的校友席地而坐,倚靠在越野车的轮胎上,拨弄着吉他弹唱原创歌曲《再见,文汇路》。有点文艺,有点沧桑;似在向往,似在回避。今天早上,我  相似文献   
44.
亲爱的多多熊:我现在的同桌很烦人,简直像一个超级神经病。他懒得叫我的大名,却在我名字后面加上十分男性或是很夸张的称呼。他总和我开一些过分的玩笑,还自恋得要命!我并不想把麻烦捅到班主任那儿去。多多熊,你一定有办法,帮帮我!  相似文献   
45.
同样描述死亡和苦难,同样以复调的方式结构作品,鲁迅的《祝福》和余华的《活着》却一个表现得厚重,一个表现得单薄,在厚重和单薄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在思考生存环境、追问生命意义、体认知识分子责任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6.
叶君 《江淮论坛》2005,6(2):130-135
本文主要以李锐、刘恒、杨争光等当代作家的乡村小说作为分析对象,认为他们在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乡村荒野图景。他们的写作着力探讨的是乡村人物的生存状态。在物质层面上,这往往主要表现为生存止于“活着”的“黑风景”,而在精神维度上则体现为一种“几乎无事的悲剧”。  相似文献   
47.
何顿的《抵抗者》营构的深层隐喻结构是 :诞生是神圣的 ,活着是重要的 ,不管生命是显赫腾达 ,还是平庸卑微。活着 ,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是人的原初本能 ,是人类永恒存在的自然共通性 ,任何剥夺生命的行为 ,都是残酷的、野蛮的。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渴望与顽强坚守 ,正是人类得以繁衍发展的根本 ,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最高哲学 ,也是《抵抗者》隐喻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8.
直面死亡,更让我渴望生命;极端表达,只能说明我极其渴望活得精彩。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既然要活着,那就开开心心地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有什么疑议吗?是啊,都没到非死不可的份儿上,我们还能抱怨什么。所谓生活,生下来,活下去,仅此而已。——刘伟  相似文献   
49.
<正>有一种鸟临近死亡,就投入烈火之中。当火焰即将燃尽时,它会从火焰中飞出,重新获得一次生命。它叫不死鸟。其实,在爱的烈焰下,人同样会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50.
<正>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成年人的爱情简单到,安稳而平淡地生活便抵得住一切惊心动魄。他们的遇见,不是人生最华美的季节,她已过而立之年,为人处事优雅中渗着冷淡。而他,即将不惑,生命中秋雨滴落过,风霜来袭过。这爱便缺了几分年轻人的激烈与浪漫。隔了200公里,他们每天都会发短信和打电话,也会聊到很晚。他总会在晚上11点提示她:"再聊半小时,必须上床睡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