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 《学术交流》2005,(2):102-1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信贷活动出现了一般消费信贷明显减少,特种消费信贷发展较快和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等三个新的特点。面对消费信贷活动迅速发展的新特点,银行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却面临着业务量所占的比重小、品种少,对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作用认识不足和缺少一套完善的消费信贷制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能满足消费信贷活动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束缚着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消费信贷业务方面的竞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努力提高人  相似文献   
22.
刘宇虹 《山西统计》2000,(12):27-28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 ,消费信贷离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近了 ,不过真正涉入的消费者并不多。本文分析了其原因 ,其中年龄、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都是影响消费者对消费信贷了解和接受的主要因素。因此 ,只有转变消费观念 ,进行消费配套体制改革 ,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增加消费信贷新品种 ,才能使中国的消费信贷业步入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3.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问题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潜力巨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消费者诚信问题、消费观念、用车环境问题、贷款的限制问题等正制约着这一市场的蓬勃兴起。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予以建议。  相似文献   
24.
25.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属于发展阶段,风险管理手段还相当有限,尤其是对于道德风险这种隐形风险更不易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影响消费信贷中道德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银行的经营管理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26.
目前,我们的消费水平正面临消费升级,一次性大额支付是其中一个重要特征,也会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消费信贷,使部分急需改善生活条件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居民提前实现对住房、汽车等高价值消费品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的质量.促进社会消费升级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7.
消费信贷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受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信贷本身不完善、传统的消费观念等因素影响 ,消费信贷并不为我国居民普遍接受。发展消费信贷 ,需要配套运作多种政策措施 ,当前特别需要解决居民消费信心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28.
消费信贷之所以能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发展起来,不仅在于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适宜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具有独特的功能,对金融机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消费者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消费信贷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充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改善有利于它发展的各种环境,而正确认识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无疑是必须要走的第一步。对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要认识,对消费信贷的负面作用也要认识,只有这样,消费信贷才能在我国得到健康稳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居民的高消费是当代美国经济的突出特征,这是以发达的金融消费信贷网络体系为背景的。本文介绍了美国支付卡行业的诞生与成长过程。揭示了国民消费观念与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性,进而给出了我国消费信贷的起步与发展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0.
本文围绕拉动消费,促进发展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阐述,通过分析为什么当前经济发展的有效途 径是拉动消费和分析影响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进一步探讨当前拉动消费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