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9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转型时期,三者在时空上一致,相互促进.本文旨在揭示该时期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生态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正关联为新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形成和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二、上层建筑的解体和"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上层建筑的基本形态;三、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以及"百家争鸣"的形成从思想文化上巩固了社会变革的成果,为以后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合理论证和预设.  相似文献   
92.
百家争鸣直接促进了先秦审美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审美意义上的自然的产生 ,对人格美的自觉追求和强调艺术和审美在成就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大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美的认识 ,奠定了我国美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教育体制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次体制变革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变化的结果,也是当时社会知识阶层政治地位沦落、经济状况陷入困顿的结果,是知识阶层急于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音乐思想理论方面各持己见。儒家的肯定音乐观,道家的节制音乐观,墨家和法家的否定音乐观等,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5.
百家争鸣”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次空前活跃的学术思想争鸣。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演进过程,历经五百年之久,与奴隶制社会解体、封建制社会确立的过程相一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经济、社会结构解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上层建筑结构解组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思想条件;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文化知识基础;“士”阶层的崛起是“百家争鸣”的载体。  相似文献   
96.
2011年3月14日下午,由雅昌艺术网发起并举办的“第五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10)”活动终审评委会在北京希尔顿酒店隆重召开。本次评选活动的主题是“坚定信念,重新出发”。  相似文献   
97.
强烈的主体意识、自由思考的百家争鸣、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和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是战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它不仅直接驱动着战国社会的转型,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集结与创制有着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8.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当代大学文化中可以具有更为丰富的古典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仁智兼修"的育人理念和"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都可以充实和丰富当代大学文化在精神、育人和学术等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99.
作为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封面,设计采取了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形式言简意賅的思路和技法。学报地处齐国古都淄博,淄博可谓龙兴之地:齐桓公在此成就五霸伟业之首,齐威王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因此,选择龙图案,引申出龙文化、中国文化,继之"稷下学宫"、百家争鸣自然生发。封面着色上轻下重,代表社会科学功底扎实、咨政育人、顶天立地。上部内容集中,形成一种夺目的效果。本刊为双月刊,年出六期,每期一色,令人有新意迭出、耳目一新之感。总之,整个封面简洁明了,一色成型,古朴大方,浑然天成,跃然纸上。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学术期刊封面装帧设计的潮流,在芸芸大学学报封面  相似文献   
100.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诸子是极具文化传承与创新实力的群体,他们创立的各种学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发扬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就要正确评价儒、道、墨、兵、阴阳、法、名、纵横、杂、农、小说各家的学说,认识各家思想观点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当前的形势、工作、任务、目标等,借鉴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事业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